《喋血双雄》(1989) 目前有4个时长的版本:
我看的是港版蓝光,该版色调偏白,虽画质粗糙,但细节丰富
CC版观感也不错,但可惜只发行了DVD
该版(不推荐)色调我觉得比港版好,但细节完全不如港版丰富
( 像是经过AI处理,人脸跟某些场景磨皮严重导致细节缺失 )
(画质很差,我就瞄了眼,没细看的价值,忽略)
主要删减了几场发哥和叶倩文的感情戏,枪战、暴力...等等镜头;
此外,相比于124min版中,CC版DVD附带花絮[删减场景]中还多出了一段(时长:4min 29s)。
带有【场景】的:表示这场戏完全被删除
---------------------------------------------------------
看到要杀的头目之后,发哥走到门口,房子里头目此时正开心的数钱
发哥开枪杀了开门的之后,头目惊慌
火拼开始之后,叶倩文听到枪声【场景】
一些枪战镜头
护士摘掉 纱布的几个镜头
124min中交代了(叶倩文眼睛被误伤后过的)时间,加上了字幕:“半年后”
叶倩文过马路的几个镜头
叶倩文挣脱混混的几个镜头
发哥打混混的几个镜头
叶倩文打发哥的几个镜头
派人去杀发哥未遂后,发哥离开房子,接着警察赶到【场景】
李修贤看到发哥开车离开【场景】
警察搜叶倩文家,李修贤到了后叫收队【场景】
李修贤对叶倩文说发哥很内疚 这句台词
成奎安再找人(王俊棠)杀发哥的几个镜头,成奎安很客气对他【场景】
警察替她拨电话
机场里 乔装后的发哥 暗中观察
发哥带着叶倩文脱身后去海边房子(前面叶在电话中有提过)【场景】
抓捕失败后李修贤被训的几个镜头
发哥和叶 夜晚的几个镜头【场景】
发哥告诉叶去德国治眼睛【场景】
四哥甩掉王俊棠回到房子后 调侃发哥做的饭难吃【场景】
医生对李修贤说 曾爷没救了
离开医院后黄柏文(接手他的案子)叫跟着李【场景】
李修贤骑机车的几个镜头
叶倩文拿枪对着李修贤的几句台词
杀出去之后的几个镜头
发哥叫把车开到 红梅谷,王俊棠跟上【场景】
四哥独自在天台喝酒并若有所思,之后对着车窗整理衣服【场景】
去找成奎安替发哥要钱的几句台词和几个镜头
发哥他们进入教堂的镜头
叶倩文躲枪的几个镜头
教堂里跟王俊棠对枪【场景】
之后王俊棠向教堂扔烟雾弹【场景】
修士带叶暂时躲开【场景】
教堂外同王俊棠交火,发哥被打中【场景】
李修贤杀了成奎安后黄柏文让手下“把他拷下”
--------------------------------------------------------------
此外,相比于124min版
CC版DVD附带花絮:[删减情节]中,还多出了一段删减「Jenny and Inspector Li」
(此段删减时长:4min 29s )
李修贤听完叶倩文唱歌后,在外面车里抽烟
叶倩文准备打车回家,被调戏
李修贤打跑混混
告诉叶 他是发哥朋友,并送她回家
发哥暗中默默守护,李修贤察觉到
到叶倩文家里聊了几句
发哥跟到楼下,李修贤察觉到并从窗户看到他
李修贤追下楼,发哥已离开并留下一张“多谢”的纸条
录像厅时代的怀旧感觉,那时的台词和表演确实有些过时了,李描述周时的基情满满,引发大笑场。枪战教堂白鸽依然经典,我们这样的混不了江湖了,因为太念旧。北影标放粤语。
双雄,是2×2,曾爷和四哥也是大英雄。
那首《浅醉一生》...
两位江爷在《纵横四海》里的正邪互换显示出吴宇森一种中年人的幽默感,进而乃是心态上的转变(所以我始终更爱《纵横》多点).....而曾爷在这里面简直就是给二位男主拉皮条的.....当李修贤遇上周润发,于是我懂得为什么后者叫做“超级演员、超级偶像”....
剧本牛逼,人物牛逼,对白牛逼,动作场面牛逼,一系列都是华语电影里无法逾越的经典。现在的港片和合拍片所缺乏的其实就是剧本里对于人物的把握。虽然场面越来越精良了,但是在人物和剧情上仍然苍白无比。《喋血双雄》,所有编剧和导演都要铭记于心的标杆之作。
的气质太杂,只有一点,他这个人,放到哪里,都做不成配角。怎么会有存在感这么强烈的人?同样是握枪,张国荣握得专业好看,他爱枪胜过爱女人。周润发握枪,如同拿一支烟般自然,枪是为他而存在。
迄今为止,在我所看过的动作电影中最好的一部。
太经典的一部,虽然今天看来有些做,可在当时相当轰动,而且今天的不少类似题材的影片都有它的影子。“这个世界变了。我们都不再适合这个江湖,因为我们太念旧。”
香港时期吴宇森最巅峰最成熟的作品 // 彼时意气风发的周润发和气定神闲的李修贤
我知道导演想营造一对相互对立却又惺惺相惜的一正一邪两个人物,但是sorry,吴宇森,你失败了。两个人的感情建立得很唐突,更像基情。枪战戏也处理得不好,没有拿捏到暴力和唯美的平衡。比《英雄本色》差n条街,倒退。另,叶倩文挺惊艳。
@资料馆。不管是[英雄本色]或是[喋血双雄],吴宇森的电影太依赖于时代,哪怕是观众短暂的脱离,所能观察到的不过沧海一粟,且太过表面苍白,可能也正如那句「现在不再是我们的时代」,黄金年代过去之后遗留下来的到底是瑰宝,还是碌庸,值得思考。
周润发步入酒吧,跟叶倩文对视的时候,响起BGM《浅醉一生》,太醉人,也让贾樟柯能爱到在《江湖儿女》里用了三次。三十年前的吴宇森诠释的江湖,也许是贾樟柯想在三十年后自己的江湖里也借鉴的一个烘托调子。听着叶倩文这首幽怨的歌,给本片补上一次分数。江湖儿女观光团团员。
重温了这部89年的老电影。在没有“基友”这个词的时候,那是多么浓重的兄弟情怀啊。女主角只是摆设。
那时还在念小学。结尾却倒现在还记得。
吴宇森都说 这是他与周润发合作发挥得最好的一部
如果不能给朋友一个交代,倒不如死的光彩。如果无法给正义一个答案,就干脆杀个痛快。他不像杀手,因为不择手段的杀手从来不问江湖规矩。他不像警察,因为太讲原则的警察从来不懂人情道义。这世界如此辽阔,竟然容纳不下恋人眼中的绵绵情意,江湖里的惺惺相惜。如若能浅醉一生,谁愿意喋血称雄。白鸽飞出教堂,雕像轰然而碎,江湖道义与天真理想似乎永远定格在小宝与毛头相视一笑的眼神里。我们无法确认这个浪漫而凄美的杀手童话是否真实存在,也许就像片中台词那样:我们一直都在编织一个海市蜃楼。电影工业日渐成熟,故事架构与后期技术的进步有目共睹,但这份真挚的铁汉柔情,这份赤诚的侠肝义胆,早已烟消云散。只有那些念旧的人,总是在梦里依稀看见:一袭白衣的小庄走在雨中,笑容依旧,步履从容,琴声悠扬,渐行渐远。我心里双雄类电影的最高峰。
“表现性放大”,波德维尔的这个词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德尼罗和帕西诺在盗火线中的惺惺相惜,演不出喋血双雄中发哥和贤哥那么强烈的感染力。而吴宇森自己承认受到梅尔维尔的影响,主要是指《红圈》伊夫蒙当举枪射击那个桥段。↓在原创最大前提下,斗胆试论优劣:蒙当突然抄枪那一刻,胜在以性格塑造为依托,诚如吴宇森文中所言,“因友情重获自信”。弱在与通篇的冷峻极简风格欠搭,何况黑布罩头不辨五官,情绪无法充分表达。辣手喋血的两处致敬则相反,夸张却不违和,属吴氏热血豪迈风格链条的一环。但弱在过于炫酷其表,缺少与角色性格变化的内在关联。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2965110/
多情的发哥连眼神都在发情,搞爱搞基他样样行。枪声在这里响起,白鸽在这里飞起,他们在这里的地上错过了彼此。
吴的英雄片从不卖弄叙事技巧,单刀直入让主角深陷险境,然后大开大干一次次绝处逢生。热血之外,更愿去渲染大气候下人在江湖的无奈、惺惺相惜的情义。而游离于司法之外的非理性大决战,即便只是公理和正义的片刻光芒,对观众却是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麻醉。
早期CC的guilty pleasure,发哥杀人总要开十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