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冷漠
冷漠
http://cyeon89.blogcn.com/diary,15211110.shtml 基督教有七宗罪,曾经有部很帅的恐怖电影就是关于以基督教的七宗罪为线索的连环杀人安,电影海报现在看来很一般,倒是名字很酷——Se7ven。每次看这个名字,就想到曾经很红的偶像组合5ive,如果不知道他们是谁,至少应该听过他们翻唱Queen的名曲We will rock you.
今天的电影与七宗罪无关,但是与网络时代的另一宗罪有关。昨天看了篇文章,标题忘记了,内容大致是讲网络对现代人生活的负面影响:比如屁股变大、救生圈变多层、人和人话更少等等等等;无独有偶,陶子的节目也在讨论通宵上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今天的电影不过是用相当极端的方式呈现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另一个后遗症——冷漠。
影片是一个因为父亲的死在网络上受到众多陌生人的一遍遍“观赏”和gossip而导致精神崩溃,用自己的数学和计算机天份网络一个个陌生人,在他的死亡案板——die with me上展示变态的死去方式。
影片在结束的5分钟前都不满了一般警匪、连环杀手片的悬疑和故弄玄虚,连FBI女探员揭秘连环杀手背景的方式也是那么地落入俗套。不过这部片子的新意在其立意和要表现立意的表现手法。
这个电影的豹尾是FBI女探员落俗套地杀死了连环杀手。这段过程在杀人网站上post出来,虽然人们知道连环杀手死了,可是浏览量还在一直涨、一直涨,人们并不关心死去的是谁、杀人的是谁,只关心这段录像很刺激、哪里可以下载这段录像。这种讽刺与之前连环杀手在杀本片第一个受害者时的留言一致——那些观看网站的人才是杀手,我们都是杀人凶器。
我不愿意相信每个人都是这么冷漠,可是事实上恐怕的确如此。在看到爆炸性的社会新闻的时候,我们更多地是把这些新闻变成茶余饭后的一部分,gossip来gossip去;却忘记去关心这些在新闻背后的人和事,忘记作为一个真实的人,他们是有感情的,他们做这些事情是有原因,甚至是有苦衷和身不由己的。但是,我们却忘记了,或者说我们习惯性地告诉自己:这是别人的事情,没必要去管。
网络不过是把这种冷漠放大放大再放大。任何事情都能成为笑料,任何事情都能成为短信写手、网络写手的gossip资料。我们冷眼看世界,脑却没有因此变得睿智;用冷漠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最后只是像撞球,掉进兜兜或者被反弹到一个完全错误的方向。
冷漠是一个梗,长在心里,毒花却开在身外。
2 ) 精彩的惊悚片
这部片子不错。唯一的缺点可能是把FBI描绘得稍微搓了些。
呵呵。
杀手有动机,有智商,有行动力。而且他的疏忽也还算基本合理。不像那个《live free or die hard 4》里面的,反派大boss死得很弱智,明显不合理。当然了,本片最后也是好人赢了坏人。
好像还有一点内涵。应该是反映了一点关于媒体网络侵犯人的隐私的反思吧。这也是杀手的动机。他的父亲自杀的video被媒体铺天盖地的播放,终于引发了他的报复。
3 ) 观光团
整个电影就说一句话:你围观 你就是事件的一部分 无数个围观者带来的压力足以致命
ps 看了个奇烂无比的版本 翻译估计是高中水平
4 ) 很恐怖, 越到后面越不敢看...
是部恐怖片, 我是这么认为的.
看到后来有点不敢看了, 所以我认为我还是很善良的.
谋杀者要表达的意思是, 其实每个好奇谋杀(或死亡)的人, 都是谋杀者的共犯.他们虽然没有实施谋杀的行为, 但是好奇的人助长了谋杀者的嚣张气焰, 让谋杀者认为这种行为是得到"鼓励"的. 以前是举手投票, 网络时代呢, 点击率投票.
如果你不承认自己是共犯, 那么就把其中的一个共犯现场直播杀掉, 你看看其他的共犯, 仍然没有自省, 继续充当"共犯". 大家都是在不顾别人的死活而怡然自得的欣赏对他人的折磨.
谋杀者是想要用这种举例的方式让共犯们自省, 但是效果好像适得其反, 并且恰恰用他自己的行为, 证明了共犯们, 根本就不会自省, 而继续麻木不仁.
多数的这种行为是报复心理产生的,这次也的确是. 谋杀者很清楚, 他是在用曾经摧残自己的方式去摧残别人, 希望能唤醒别人. 但是无论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不会令谋杀者自己满意, 最后一定是走入了自我矛盾无法自拔的深渊.
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去伤害别人, 这种情节见得多了, 但是能做到如此极端, 还是第一次见到.
剧情:谋杀者的父亲自杀的视频被放到网上, 供网友欣赏, 电视台热播, 父亲自杀时遗留的眼镜, 还被人拾到放在网上拍卖, 卖了很高的价钱. 种种不顾个人隐私的行为刺激了谋杀者, 虽然其刚刚接受精神治疗出院不久, 但立刻就开始了报复的谋杀行动, 当年的大肆炒作这个新闻事件的记者, 拍卖者, 甚至被认为失职的FBI探员, 都被卷入到了谋杀计划.
PS: 我是为了看High-Tech才看的, FBI用的一水儿的是Windows Vista, 多显示器情况下, 运行非常良好, 这里的多应该是3台以上. 鼠标好像也是一款立式的轨迹球. 总之效果还不错. 后来谋杀者查看女主角家庭照片时, 用的却是Windows XP (自带的文件夹Filmstrip方式), 但好像是虚拟机. 采用的方式是伪造身份的电子邮件, 僵尸网络, 网络直播视频技术(应该是P2P吧), 最大的感受就是网速真快啊!
FBI的手持设备应该是最新的黑莓, 但是明显网速跟不上, 看来是没用3G啊.
结论: 谋杀者的矛盾, 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去伤害他人, 是无法教育麻木的人的, 起到唤起其自身的自省更是不可能. 所以影片的意思应该是不提倡以暴制暴.
5 ) 看不见的“杀手”
如果不受法律约束,点下鼠标即可杀人,你会是其中的一员吗?
一个点击,也许于个人来说就是点一下鼠标而已,但聚少成多,聚沙成塔,当点击量越来越多,我们是否该反思自己。在网络里,我们也要有温度。
每一场犯罪,一般都会有背后的原因,每一场杀戮,都有网民的助力。
人的内心的冷漠和自私,才是一切罪恶的来源。
题材挺新颖,KILL WITH ME网络杀人,立意很好!
6 ) 第四种视角
很有意思的一部片子,说不上很好看,但是点子不错。
同样的套路,天才罪犯和白痴警察。不同的是立意与手法。记忆中,在剧情里把犯罪过程如此清晰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应用的是现在最普及的因特网,这样的手法是很少见的。这种新颖的手法在我们这些观众面前又制造了一个虚拟的观众人群,这样这部电影便形成了四个视角:罪犯的,受害者的,虚拟观众的,与我们这群真实的观众的。
对于我们这群处在第四视角上的人来说,有时我们与虚拟观众的第三视角是可以重合的,这样便形成了一种新颖的趣味性,因为在一般的电影中,只有我们是观众,在这里就仿佛是导演替我们找了群同伴,在我们为剧中的受害人捏把汗的时候,却也能了解到其他和我们一样的人的反应,这不可谓不是一种独特的创新。然而使我们和这群虚拟观众的视角不同的地方,却在于,虽然导演赋予了我们观影更多的趣味性,但是没有剥夺我们作为唯一真实的观众的统治性地位,我们在这里仍然是上帝,明白所发生的一切,为所发生的事情紧张,惋惜,甚至可以对这些虚拟同类的缺陷与丑恶产生鄙夷的心理。然而,不要忘记,倘若是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就是这群虚拟观众。如果我们要强迫地把这种人性的缺陷归结到自己所在的社会中的话,便是正合了导演的意。于是导演在这里又非常巧妙成功地让我们无怨无悔地审视到了自己人性中的丑恶与鄙俗。
说到人性,这几乎是每一部非鬼怪题材的惊悚片都要讨论的话题,从典型的saw系列到异军突起的隔山有眼,从不免有些过分的人皮客栈到画面美得让人惊叹的边域之城,人性的丑恶从没有如此细致地从各个角度地被刻画了一遍又一遍,让我们这群大好这口的愤世嫉俗之人不禁对人性大大地嗤之以鼻。
这部片子里的人性其实没有像它的表述手法那样新颖地被讨论,它指责了人性中的窥探与旁观心理,从犯罪行为之源的父亲之死,到儿子亲手制造的一起又一起灭绝人性却又谴责人性的惨案,他以极端的手段妄想引起人类对自己人性丑态的反思与悔过,惩治了自己认为有罪的人,也谋杀了本是无辜的人,最终自己也死在人性的阴暗里。有趣地是,为了描述这部影片的人性主体,编剧采用了极为讽刺的方法,在整部片子里,FBI或者是其他的警察处在的也仅仅是旁观者的位置,作为本应该是惩恶扬善,保卫公民的人生权利的警察机关,在这里除了发表记者招待会和聚在会议室里对这屏幕里的犯罪现场大呼小叫之外,一无是处,即使是最后,女主角也是靠自己的机智逃生的,前来营救的警察果然是在罪犯被杀死了以后才出现,这是片子里尤为具有讽刺意义的地方。
另外说个个人感受,对于影片里,罪犯男主角独特的杀人方式,形成了一种不是我杀死你,是旁观的人杀死你的自我感受,而其中FBI被硫酸烧死的方式,是我最觉得不舒服的一个。其实在很多武侠小说里都有类似的酷刑的描写,但是这个比较特别。这是一种极端地缓慢并痛苦的死亡方式,亲眼看着、感受着自己被一点一点变浓的硫酸烧死的过程,看的时候我便在想,最后那人是死了,但是是怎样死的呢,硫酸的腐蚀程度要造成最终的死亡,可能是要的等到腐蚀到心脏以后,这样的话等到他真的死了,岂不是整个身体都消失得差不多了?但是影片里的FBI在死时身体仍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于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他不是被硫酸烧死的,他是痛死的。疼痛致死,这样的方式令我全身都觉得不舒服,可是这能怪谁,即使是电影里的罪犯到后来也不忍再看下去而离开了地下室,就像他一开始对FBI所说的,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想看的话,你现在只是坐在普通的水里。
题材很有新意,也能让人有所反省。支持戴安.莲恩。
十足的变态,即使你在TMD的难过与无奈,你不应该来以杀人作为发泄方式!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222799/
虽然只是披上了网络外衣的复仇故事,但影片结尾确也值得我们深思
剧情还算不错 比较吸引人的
Untraceable.DVDRip.XViD-iMBT
典型美国恶心片
2009.5.9 SKY
中规中矩的侦探片 如果你点击一个网站会让另外一个人死,你会么?
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创意很好
网警的技术力度薄弱了点,妙的是找到了一个点,这个点便是米国超前我们二十年的地方——围观可能改变世界,围观也可能毁灭人性。网络是大门和天窗,是民意的摇篮,但任何有人的地方就存在多数人的暴力。唯一缺憾的是:决定一个人的死亡速度如果不止是点击数,而是支持率,会更能体现暴民的力量。
有点残忍~
杀人方法太有创意了
网络欺凌要不得
The whole world wants to watch you die; they don't even know you.Gregory的片子,和他的神作”一级恐惧“没法比,惊悚有余,悬疑不足。
悲劇。不是絕境逢生之喜極而泣。而是無轉圜之余地的堪虞。
片子还算不错的,3.3!话说,电影中的宅男都是变态兮兮的……不管是《女虐》那个科学宅男,还是这片里面的电脑宅男= =
一般化的警匪故事。网上杀人直播,越杀越嗨,警方受到挑战发奋却破不了案,最后罪犯作死抓女警(猪脚)来杀又笨拙疏漏被其努力反抗击毙。全案警察没起作用,这点比较少见。
群众是最冷酷的杀手,最无情的观众..不错的片子和自动杀人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