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说得上感觉,现在的心情奇奇妙妙。 看完其实觉得和食人癖共情也不难,因为主角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式还蛮普通的其实。 故事和人物略显寡淡和俗套,甚至这两个主角的食人癖换成其他疾病我觉得故事也同样成立,看的时候是抱着猎奇的心态来的,看完感觉就是纯纯被科普了一道。拍的是蛮表象的。血腥的画面和蚕食人体的时候总是不自觉代入动物视角,第一次看到吃人真的蛮像动物世界里的鬣狗食尸,这样想就一点恐怖的感觉也没有了。动物世界就动物世界喽,实话实说也没看出李和梅轮有人性可言,爱当然不是人性,母猴子还给小猴子舔毛呢。 反观《沉默的羔羊》里老食人魔汉尼拔的人物塑造。汉尼拔的高智商,精于算计,和仪式感与他的食人癖相对比让人觉得细思极恐。但李和梅伦给我的感觉简单得就像两只依偎在一起的杂食动物。 影片唯一被吓到的点就是梅伦上车后老头一直死死盯着她的那段,一瞬间梦回被拔叔支配的恐惧,关键这老头是这些食人魔里还算的上进化过的,人家知道结绳记事。但结尾那求偶一样的行为又回归了动物性,没什么可看的,瓜导不就是想让我爱上甜茶吗🙄
个人评分:6.8 这是我第一次看有关食人的电影,于是抱着好奇心看了一下,结果看了一眼简介,我就已经猜到剧情了,看完之后,果然,就是这么俗套。 整部电影是偏艺术片风格,画面、配乐都挺不错,有一种沉浸感。片中对于血腥和暴力也是没有掩饰,表现得挺真实,但剧情就一言难尽了。剧情是食人少女遇到了食人男孩,两个“问题少年”恋爱的故事,但他们的恋爱故事真的很俗套,从开头就能预料到结尾,就连具体情节都能猜得差不多。剧情槽点也不少,例如那个神经兮兮的老头,总体行为很迷,还有一处吃完之后发现他有家人,女孩就很愧疚,我直接???有老婆孩子难道不正常吗,对自己的行为这么不负责任,这么惊讶吗,我不能理解。能看出来导演想借食人癖来描写社会上那些的边缘人,但看完影片,无论从正常人的角度,还是以他们的角度,我都无法得到共鸣,因为他们的一些行为真的无法让我对他们产生同情和感动,一句话解释就是“虽然他们失去了生命,但我也有烦恼啊”。如果只是单纯地把他们描绘成普通的问题少年,深入刻画他们的困境与迷茫,也许这个电影会更好。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三位主演。在他们参与的每一个故事中,他们都是绝对的强者,这也不例外。在这里,他们巧妙地体现了他们的角色,一种怪异而优雅的存在,让我看到他们既可怕又富有同情心。《骨头和所有人》中有很多情节都会让人喜欢,从摄影到许多专注于玛伦挣扎于自己是否是一个值得孤独的怪物的有力场景。遗憾的是,我认为这部电影并没有真正地表达出它想要表达的东西。这部改编剧本避开了这些同类相食的角色行为的道德含义,却没有真正确定这一切的目的。片中有两三个精彩的场景讨论了他们可怕而残忍的行为;玛伦不想有这些欲望,而李却欣然接受了它们。冲突就在那里,而且是有形的,但它永远不会超过这一点。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没有人的界限被突破。每一个有争议的时刻要么很快得到解决,要么被遗忘,根本没有解决。故事中发生的事件和它们对角色的影响是……从未真正感受到的。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到什么,因为角色们似乎从每一件事中走出来,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一个场景到另一个场景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美丽的画面和迷人的表演只是在屏幕上出现和消失,直到电影结束。如果剧本能更紧凑一些,角色能更多地融入到自己的故事了
5/10 benjaminskylerhill 2022年十一月23日
别把食人癖和普通精神病混为一谈啊,精神病可不会随地大小便一样杀人啊。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没有像看《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和《本色》那样让我有真正沉浸其中和在被窝打滚的激动感觉了。因为我和电影里面很多逻辑和情节人物共鸣不起来。但是他不是一无所有,有很多我觉得出色的地方。但是男女主感情戏这个大点确实让我看不下去。
———接下来要剧透咯 首先,感情戏为什么看不下去呢呢,他们唧唧我我幸福的时候我老是在思考虽然他们吃人迫不得已但是这也太不受约束了点。精神病是自残,他们倒连续杀了五六七八个人跟没事一样。毕竟杀了几个人,发现受害者有小孩之后吵了一架,分开后就又在七月的时候就和好享受生活了,之前的犯罪好像影子没有一样。所以在他们幸福小镇的时候我总是不能笑着看他们甜蜜生活。
其次,我认为,整个电影稍微玛丽苏自我了一点。
一、
三天两头遇到一堆食人同类,你们要聚起来已经可以成为一个食人军团了。概率安排的太大。而且遇上的食人同类里面:老爷爷对女主爱而不得,男主与女主相爱一辈子。食人族咋这么喜欢你同类咧,还是说,女主的主角光环明显了点。
二、
其实我认为男主塑造稍微板了点,主要真没什么自己的血性。虽然有的是自己精彩的故事。设定一点不平淡,还吃了自己的爹。但是感觉没什么自己的人性,可能是在女主刻画比较下显得单薄了一点。好是好人一个,又载女主又给她找吃的又一起偷钱给女主保管,但是总让人觉得他有点纯为女主服务的感觉,(我就是爱女主!这种感觉)有点像女主的工具闺蜜。
甜茶的颜很棒,但是我觉得确实是比cmbyn会逊色的哈,但是这都不是问题,因为两部电影塑造的角色完全两个天地。
接下来开始网络小警察盘电影的硬逻辑问题。
他们杀了这么多人警察还没盘查过太奇怪了点。虽然他们是公路客绕着美国跑,但是杀了这么七八九十给人,手法也不是很严谨,指纹头发必留下,而且公路还有加油站和关卡,还没有被警察盯上还在小镇里平静生活了一段时间稍微太说不过去。而且女儿童年就杀了这么多个真的没有被警察怀疑过吗。还有假名是这么好用的吗,好像换个地方换个名字就啥都能重新开始一样。警察就瞎了眼了。
还有结尾老人闯女主家:女主进家门前难道不能闻到别的食人族气味吗??就这样没有防备的给老人制服了。男主可是从两个街区之外就闻到食人族老人的气息了。还有,说个小的,男主为什么要拿塑料袋套头的方式制服老人,会不会拿个棍子啊,也比塑料袋强啊,你的杀人经验这么多,在二小年轻对一老人结果竟然还是让自己得了致命伤。
还有食人的设定:原来直系亲属能遗传到啊,妈啊这显性基因也太恐怖了点。嗅觉:食人老爷爷能闻到同类气息,为什么结尾那段压女主身上时不能闻到渐渐靠近的男主啊,就让男主给蒙上了。是女主太香了吗。
这些就是我看电影的时候时时刻刻想的问题,我已经完全被这些引开,并且没有跟导演想表达的男女情感产生共鸣(先说好,看cmbyn和本色的时候这些片子可是让我在床上滚的死去活来的)
优点: 电影节奏是把握的很好的,每分每秒都让我不会无聊。刺激。摄影也是。镜头推拉很棒,打光很棒。很喜欢两个人物大头在屏幕上的张力,这种片段几乎每个我都截下来了。
我不是专业的反正摄影看的很舒服,学了点皮毛觉得里面很多惊叹的地方。
说一嘴演员,老爷爷演的实在是太好了,真的很入魂,这个细若游丝的老人音(好像family guy的恋童癖老爷爷)这个表情真的很让人入戏共鸣女主的不信任与害怕。女主和男主我觉得演技还是十分不错的。
还有原来女主妈妈是本色男主的妈妈耶,并且还拍了mugler的秀哦。 最后吧,音乐的主节奏钢琴调觉得有点普通田园风了,也可能我不会听。但是摇滚听的我很高兴。音乐听出了joydivision 和new order的音乐时是看电影里感觉最高兴的时候。
故事大概发生在1988年左右,18岁的玛伦是一个有食人癖的孩子,在她成人的时候父亲抛弃了她,于是她踏上了孤独的寻找母亲的路。她遇到的一个同类是一个自称萨里的大叔,玛伦觉得不舒服逃了,而第二个则是李。玛伦选择和李结伴而行,他们又遇到了其他同类,但都无法同行…渐渐地他们出现了分歧,在最后玛伦找到母亲的时候分开,又在一个月后和好决定真正的在一起去尝试正常人的生活…但最终的一切毁于萨里对玛伦畸形的喜欢…
说实话刚开始确实有点吓到我,设定出来的第一个瞬间确实是令我害怕的。后续有很多血腥的画面和他们作为同类的镜头,以至于这个电影多少会有点血腥。但剔除掉这些镜头意外的片子,格外像一个爱情公路电影。绝美的风景和有点浪漫的日落,年轻的男女一起开着卡车一个州一个州的探索,会约会也会接吻,几乎所有的镜头都在极力渲染浪漫。
所以或许电影并不在讨论这一个残忍甚至有点魔幻的病症,它可能只是一个“瘾”或者“不同”的表象。在表象后面所呈现的是即使大家可能有一样的病症,所追求的也是不同的,而一直结伴同行的人,愿意去做出改变的人,好像都是因为爱。
相似的人会结伴,爱可以治愈。
年轻的他们也曾经尝试过去回归正常的生活,但或许萨利就是那个拖人下水的恶魔和瘾一样,缠着你,打乱你,折磨你。那么最终可以选择的是爱,即使它依然血腥残忍,但意义或许是不同的。
不得不说摄影真是太牛了!光影,特别是夜晚的打光真的令人拍手叫绝!配合电影80年代的复古氛围和胶片感高噪点,这画面绝美!最爱的就是自然风光和晚上在车里的画面,每一帧都美到爆炸,又迷幻又浪漫!
另外加分的就是甜茶的脸,这颜值就是电影屏幕上的核武器。每一部他的电影看见脸都觉得是上帝的偏心,真的太美了,也感谢导演和摄影,用光影将这个脸的魅力和吸引力展现的淋漓尽致!演技也超好,接近结尾的一滴泪真的落尽所有人的心里!
个人觉得这个主题包裹在这样的设定下,多少有点疯癫也有点过于血腥,但我想这也是导演想要的,用一种极其极端的方式去讲述爱与瘾,确实会让人更深刻。
类型片往往很难拍出惊喜,因为观众早就对其各种元素谙熟于心,一切人物、动机、情节、高潮等元素都被限定在条条框框之中;必须将不同类型的元素混合对冲,才能擦出抢眼的火花。意大利导演卢卡·瓜达尼诺的新片《骨及所有》似乎就是一种惊喜的示范,它以青春成长结合公路电影的模式,重新唤醒了观众对食人族这种血肉模糊的暴力类型的关注与理解,也融入了他对社会边缘群体的亲密观察。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这部经典爱情片,而这部新片《骨及所有》标志着导演瓜达尼诺与“甜茶”再次携手合作;不过,相信也有观众被他的《阴风阵阵》吓坏,导演对暴力血腥的刻画,足可媲美他描绘同性爱的浪漫程度。这两种南辕北辙的类型标签在这部新片里融合自然,既浪漫又惊悚,小清新夹杂着重口味,却丝毫不见违和感,足以见其高超的驾驭力,在威尼斯电影节拿下最佳导演奖可谓实至名归。
食人族这种惊世骇俗的题材,自然回避不了那些重口味的吃人场面,然而导演并非将这对青春恋人刻画成“汉尼拔”那样的嗜血狂魔,而是被社会排斥而陷入孤独的边缘人,伴随着他们的是挥之不去的饥饿感,以及一种即便幸存下来仍羞于启齿的道德耻辱。这更像是一部人物个案分析,全片焦点就是泰勒·拉塞尔饰演的女孩,她在公路之旅中不断成长:学会了食人族的基本生存能力,见证了同类相残相杀的行为,练习压抑与释放本能;在她找到生母后,更领悟到食人族对个体命运的艰难抉择。这个角色真实而感人,堪比“甜茶”在《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的表演,再次证明了导演挖掘新演员的精准眼光和出色才能。
虽说这是瓜达尼诺第一部在美国拍摄的电影,却异常准确地捕捉了美国中部城镇、乡村、郊外的荒凉感,将一对青春恋人流离失所的孤独感衬托得极有感染力。镜头瞄准了美国 80 年代里根繁荣时代的末期,这里有着心怀鬼胎、不值得信任的成年人,而这两个四处游荡的青年食人族已被家人遗弃,他们绝望、内心挣扎的状态与社会边缘人的身份特征不谋而合。他们唯有彼此放下戒备而互相依靠,而这种血腥的食人行为不仅有着叛逆、边缘化或身份的隐喻,更有着贫穷、无家可归、生存残酷的弦外之音。
于是,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德斯风格的公路片画面,也体验到拉里·克拉克《半熟少年》的那份青春迷茫(当年的女主角科洛·塞维尼在本片也有重要一幕),自然也有马力克《穷山恶水》中那对受命运逼迫的情侣身上的无望感。再配合上瓜达尼诺风格化的空镜头(不时掠过空荡荡的建筑物、清洗过血迹的房间),既浮现出欧洲哲学的沉思意味,也勾起了迷人的诗意。
这个血淋淋的结尾也许满足了类型片观众的期待,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似乎让观众想到更多:年轻一代不惜打破及摆脱上一代的教条局限,重新定义自己的新生活,而这往往意味着要付上血泪的代价。巧合地,这段以悲剧告终的爱情也遥相呼应了《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结局,虽说成长中难免遇到撕心裂肺、没有结果的爱情,但这很可能就是瓜达尼诺对自己感情经历的自我投射。
这次威尼斯电影节的首场电影居然挑了部这么中二的片子,我就没想到还能有这么中二,这也太中二了,啥也没有只剩中二了。观影途中陆续有观众离场,我本想看看最后怎么收场,没想到结尾来了个爱我你就啃啃我…太几把中二了。要不是看在电影节的面子,真的三星都不想给。
假装这是cmbym的食人版,主动替换了一下人物,锤子和甜茶的2.0续篇,感觉更有意思了。
卧槽 恶心死了 接受不了。我以为能把食人讲出个所以然,结果完全割裂,就是猎奇。如果把癖好从食人换成吃💩,还有人看吗?纯爱哦,还是vegan版本呢
美国食人族的游牧人生,走一路吃一路的重口小清新。本片又名“请以我的血肉饲养你”,最后的进食一幕真是又浪漫又血腥。瓜导可能是最会拍甜茶的导演了吧,镜头下的少年破碎感好强...
其实吃人场面还挺写实的,整个片子都血淋淋的。遗憾在于,我还是无法做到跟一个食人者共情,也就始终进入不了两个主角的情感世界。其实抛去这些身份,本质就还是两个被世界抛弃的边缘人抱团取暖、相依为命的故事。另外,怀旧的影像、以及美国之旅的设定蛮有趣。
什么东西这是?瓜导写给艾米汉莫的情书吗?
食人族的猎奇(甚至连这一点都不算新鲜)之下是一个非常老套的青春公路片内核,噱头不足中二有余。甜茶和女主完全不来电,还是和小摊贩勾搭上来得有感觉。凑合看吧。
#ZFF 18th4+与《生吃》有着高度重合的设定,但瓜达尼诺镜头下的Maren与Lee与来自法国的知识分子家庭的青年有着天壤之别:没有优渥的家境,被父母抛弃或虐待,更没有丝毫进入大学教育的可能,典型的美国废青。如此便没有资格在姐姐和父母的引导或保护下享受青春嗜血欲望的萌发,只能被愈发膨胀的诅咒拖拽。如果食人肉必须有一个隐喻的对象,那么在这里并非少女的性成熟而更像是毒品。瓜达尼诺将如此残忍的题材处理成一部表象浪漫的公路片;Maren和Lee的爱情也更带有同病相怜的意味。全片最佳的设计当属Sully的角色,他的行为逻辑与Maren和Lee短暂的幸福生活共同轻巧地揭示了,比起嗜人肉,不曾被爱才是最为残酷和真实的诅咒。导演抽搐式的调度相当有特色,最恐怖的并非撕咬溅血的场景而是母亲情绪的爆发。
肉眼可见导演对于甜茶的偏爱,建议导演和甜茶锁死,各种特写镜头往他身上怼,胸,脖子腿,背,侧脸,眼睛,我这个不是粉丝的人都看麻了,在座位里反复思考“他好像真的很可爱?等会他好像看上去真的很好吃…难道这才是导演的目的吗?那我悟了!”比起完整的种族设定食人更像是一种隐喻,那段游乐场引诱猎物的猎杀,我只想说这不是同妻案例?Maren其实是个很容易共情的角色,但中途在病院前的争执总感觉没处理太好。Lee真的像个天生的Protector,因此背负食人的他大概一直都活得非常压抑。最后向Maren提出请求更像是一种献祭:你看,我是如此的不堪,请不要离我而去,我愿意把自己完全奉献给我爱的人,请你来拥有全部的我。虽本质青春疼痛文学,看完和邻座一致同意这是当代暮光之城。散场后倒想起另一部:他为我剥下自己的皮肤。
文艺b片儿,装b程度还算恰到好处,画面配乐都挺ok,剧情没啥意思,分了三四次看根本不影响。以前的荧幕边缘人顶多是性格孤僻或异乡人之类,现在必须是食人族才有够边缘么,哈哈哈
主题很不错,我一直力挺这个主题:如何不做你自己。Call me by Your Name是表面小清新,实质很深沉;Bones and All是表面很霹雳,实质小清新。用我朋友的话来讲,这是一部很“nice”的电影。一个边角料知识:我记得Hammer出事那会儿,他老婆就义愤填膺地说过卢卡正带着她的食人癖老公和甜茶开发一个关于吃人的公路片,还说这“太讽刺了”。所以是不是可以基本推断其实Lee本来是要给Hammer演的,而女孩的角色才是由甜茶来演的?这么一想是不是很有意思?
原版小说肯定是Armie Hammer推荐给瓜导的。重口味小清新酷儿类型片,真正的午夜狂欢。Mark Rylance的演技我已经吹不动了,臻至化境四个字的完美诠释
当时看完赶场忘了写短评 昨天回巴黎的飞机上面和隔壁大叔大聊特聊 然后我听到了最搞笑的影评 大叔说他十分钟离场了 因为他是个素食主义者😂
'要不你还是把我吃了吧!'看完脑袋里就只有这句循环播放。非常难想象甜茶有生猛热烈的潜质,开始的时候搞不懂他们为什么会从call me by ur name的纯爱清新拍到如此嗜血creepy的邪典风格。到后来其实渐渐发现片子有很公路片那一面,所谓向着虚假的目的地出发,沿途风景伴随,人物漫无目的。对自驾的热爱慢慢抚平了我的恐惧,色调言语都温和起来,甚至让人有点沉浸。最后配上残忍失望暴击绝爱的疯癫结局,我真的是走出影院的时刻腿都在抖。
#79届威尼斯电影节# 是100%的horror。但是但凡你觉得这个设定ok,它就是细腻动人反套路的惊悚片。bones & all把人类的奇怪放大一百倍来讲一个孤独的故事,不靠jump scare也不靠离奇故事线,luca把他反类型的特质延续到了套路重灾区惊悚片上。现场有一些观众因为受不了离席,我为之难免遗憾,其实是孤岛相拥抱的故事,拍得也残忍和美丽。相比较原著小说,电影在有些角色的人设上有些改动,提前看文本也可以,但没有很大的必要。电影清晰明了,足够好了。看到中间我偷偷抹眼泪,但愿如孤岛的人们都找到一座桥梁吧。🌙
瓜导艺高人胆大,几乎靠氛围感模糊了血腥与肉欲,惊悚与浪漫的边界。然而试图将cannibal类群投射为生而如此,孤独另类,渴望理解与爱的边缘人物,与普通人共情,这种现实化并无法自洽。其中更深刻的道德伦理社会矛盾,根本无法解决,只能就轻避重,闪烁其辞。
边缘人解边缘梦,风萧萧兮飘泪吻。浪迹天涯比翼飞,血肉生死两相人。
3.5 诗意的残酷、痛苦与美丽,是属于螳螂的预言与浪漫。用最血腥的画面讲最甜的纯爱故事,小插曲突然魂穿cmbyn感觉甜茶亲男人很熟练的样子哈哈哈哈
食人纯爱青春疼痛。不懂爱恨情仇煎熬的我们~~还以为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
本届看到现在唯一全部情节镜头都看懂的正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