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雨后——战争中的一代
这部关于战时德国的最新短剧引起轩然大波
2013年三月三十日,柏林来稿
加入一场注定会失败的战争
电视台常常播出反思纳粹时代以及二战的节目,德国观众对此早就习以为常。但其中几乎没有哪个能像这部三集短剧《我们的父辈》在三月中旬播出时一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内容上本剧追随五位情同手足的德国青年在1941到1945年间的人生轨迹。权威调查结果显示每晚平均收视人群达到了760万。一时间,德国二战一代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史无前例地成为大众焦点,成了访谈节目和报纸追捧的对象。那些老人曾多年默不作声,无人问津,而如今要却面对许多追问,例如,战时的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实际中的战争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否亲眼所见那些战争暴行。那些关于究竟是谁犯下了战争暴行的问题也重新浮出水面,这更加令人棘手。
第三帝国覆灭已近70年,但是德国人仍然不得不时刻反省这个国家的纳粹历史。“这不再是关于内疚负罪,反而成了一种集体责任,” 来自柏林自由大学的历史文化研究教授Arnd BauerKaemper说道。《明镜》周刊的文章写道,尽管毫无道理可言,但在他人怀疑的目光中,德国人仍被视为特殊群体,历史的局外人,他们无法自制,必须经常反思来防止自己走极端。《法兰克福汇报》上一篇针对本剧导演Nico Hofmann和一群德国青年的访谈文章标题中写道——“这一切永远不会终结”。
诸如《辛德勒的名单》、《大屠杀》之类的影片,美国拍的电视剧,德国拍的再现希特勒最后时光的《帝国的毁灭》等等,都在德国引起了的短暂的轰动。但这些全都没能激发起当代人和上一代人之间的讨论。《我们的父辈》在提醒大众,这已经是他们与战争幸存者之间进行对话的最后机会了。
对于做好准备现在要来发言的二战幸存者来说,似乎实际上是其他人而非他们自己犯下了那些战争暴行。那些九十多岁的幸存者现在不是在讲 ”眼看着村庄在大火中燃烧” 就是在说他们是如何逃避消防队救火的责任。从这些讲述中最能够体现出来的,是1943年后德国的大部分知识分子都已经接受了将会战败的事实。他们继续战斗下去的全部原因,要么是出于孤注一掷,要么是为了身边的战友。作家 Dieter Wellershoff 作为嘉宾出席一期颇受欢迎的访谈节目时说道,1943年他18岁,正值德军在斯大林格林和北非惨败不久,他志愿加入了Hermann Goering的坦克兵团,那时他就知道自己献身的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
Hofmann影片中的五个德国年轻人在此之前就得出了同一结论。他们就像是海洋中的一叶扁舟被浪头卷来卷去。片中有两个人作为士兵犯下了战争罪行,一个人处决了一名苏维埃人民委员,另一个人枪杀了一名犹太小女孩——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逼不得已的结果:要么服从命令,要么就地正法。真正的战争罪犯是那些在杀戮中狂欢,并为之找到合理借口的人们。本片招致一些批评说道,在悲痛的故事中讲述五个令人同情的年轻反抗者的故事,只不过是为战争中的一代人推卸责任提供了更多的借口。这一切永远不会终结。
原文地址
http://www.economist.com/news/europe/21574531-new-television-drama-about-wartime-germany-stirs-up-controversy-war-generation
日耳曼民族是个多可怕的民族啊。连反省都反省得这么帅。
“战争最大的胜者是苍蝇,人类的血肉喂饱了它们。”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主角有犹太人可避开了奥斯维辛、有军官士兵但没有过多的炮火硝烟。它始终关注着战争如何把人性最坏的一面暴露出来、如何摧残那一代人。五个人都有选择的余地,选择活下去未必比敢走向死亡更有勇气,可是内心终究有一部分已经死在1945年了。
第一次从德国人的视角看二战,同样十分震撼!战争能把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挖掘出来,直至失去人性!
几乎完美的电影。但德语片名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父亲》,母亲还在父亲前面,(不懂德语,查翻译软件的),不知道为啥我们直接节译为《我们的父辈》?文化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做的每件事都会影响到后面的人。而且这个片名也导致我在观看之前一直以为,这是个主要讲战场和男人的电影,没想到女性在电影里戏份那么重。
爱国有时候是件恐怖的事情,而战争的胜利永远属于手握权力的人。★★★★
战争是残忍的 没有经历过的人 怎么有资格说风凉话 没有亲眼看到死亡 怎么会拼命求生
胶片的颗粒感最适合战争题材了,德味儿,毒
对普通人来说,战争无胜者
时代洪流裹挟下的一代人,分不清真假、辩不明善恶。最厌恶战争的一个成了冷酷无情的杀人机器,最坚定果敢的一个成了迷茫的逃兵,最渴望报效祖国的一个为了敌国护士留下,最骄傲光鲜的一个困于阴暗牢笼里凋零……战争一起,人性首先被牺牲,继而正义真理等也难以幸免。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我们的父辈的故事
不愿上战场的没有回来,主动为国效力的被撕裂成碎片活了下来。弟弟最通透,大环境下的无力却一路自主选择直到死亡;哥哥崩溃的嚎叫像是一场巨大的梦魇。结合纪录片看,剧拍得真的非常克制严谨又沉痛。只有不曾经历过死亡与战争的人,才会高叫着将一切付诸于武力。到最后才发现,那年他们不到二十岁。
战争只会揭露我们最差的一面,起初以为是拼搏,最后沦为无望的等待,几代年轻人变成时代洪流里的殉葬品。
如果你要用好莱坞火爆大片的兴致来看本作,那你百分百会失望。本片从头到尾一直很压抑,和《从海底出击》有得一比。五位主人公五种不同的视角,相互独立却又共存,其实纳粹军官马汀可说是第六主角,他代表了虽然邪恶、但被包庇的那类。第三集没有冤枉波兰人,整个欧洲都在反犹,远不止德国。
五根主线的切口都非常不错,特别是男主和弟弟在战争中的生存之道与良知之间的权衡对比尤为精妙~~昨晚一口气看完,欲罢不能。。现在萎的一比。。。。
一定要和幕后纪录片一起看。严谨的历史态度和克制还原叙事,想必德国人自己回顾历史内心同样痛苦,但也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将父辈的苦难变成子孙的财富,无论如何都不要美化战争、粉饰战犯。日本人你们怎么就不知道学习一下。
不知这部片怎么担当得了那么多赞美,整个欧洲战场东西战线上也能时常偶遇家书还还凭什么抵万金!
深夜,把前天买的蓝光碟一口气给看完了。感觉好像过了一个世纪般漫长。
第三集哥哥拿着汽油执行命令去烧波兰老夫妇的房子,当他走进老人,老人满脸褶皱问他需不需要一起吃喝点什么的时候,那个瞬间是最让我感动的。
德语名叫《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父亲》,是什么让译者直接省略了片名的一半?就算是译Our Elder Generation也不该译成父辈,第二性在简中语言体系里再次隐形。
好评!编剧睡醒了的故事是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