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倒带

正片

主演:约翰尼·帕卡,Ambyr Childers,克里斯蒂安·史莱特,乔纳森·凯兹,托比·海明威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2

 剧照

倒带 剧照 NO.1倒带 剧照 NO.2倒带 剧照 NO.3倒带 剧照 NO.4倒带 剧照 NO.5倒带 剧照 NO.6倒带 剧照 NO.13倒带 剧照 NO.14倒带 剧照 NO.15倒带 剧照 NO.16倒带 剧照 NO.17倒带 剧照 NO.18倒带 剧照 NO.19倒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倒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4年10月的一天,男子哈兰·迪赫(Luke Bonczyk 饰)残忍杀害家人,只有一名婴儿幸免于难,该事件在当地引发不小的轰动。15年后,高中生朱利安·米勒(约翰尼·派克 Johnny Pacar 饰)计划拍一部恐怖片,他找来女友赖莉(艾比尔·切得尔斯 Ambyr Childers 饰)以及布兰娜(Alessandra Torresani 饰)、蒂蒂(Jennifer Missoni 饰)、内特(Jonathan Keltz 饰)等朋友帮忙出演角色。此外,他还拜托在TV工作室任职的朋友奎恩(托比·海明威 Toby Hemingway 饰)寻找当年的新闻影像资料。奎恩找到资料录影带,但是在观看之后他的性情大变。   胆大妄为的年轻人试图触摸这个小镇上的禁忌题材,却没想到开启了释放恶魔和灾难的大门……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武林外传[电影版]危险生机天鹅公主的秘密城堡燃情岁月1994你好呀,我的橘子恋人皮胡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棒球大联盟2江湖学院从21世纪安全撤离野鸭变凤凰2国语喀纳斯水怪慕德家一夜东归英雄传(1993)动物园的两人前目的地与君无间死神来了2国语诡拼车少林与武当1985淑女忘记了什么蛇之战美式大餐:非裔美国人的饮食如何改变了美国

 长篇影评

 1 ) 标题?别再我想不出来的时候叫我写标题!

当Stuart徒手把夹着炸肉片和番茄酱的吐司压得扁扁的时候,我觉得他真是可爱得无可救药了。
看片子的时候我一直试图找一个词语来概括Stuart这个人,但是我失败了。他看上去有那么点像弱智,我想如果这个片子让其他人去演的话,肯能会出现一个自闭症儿童Stuart,但其实他非常聪明,Alexander说他是睿智,是的,没错。他仅仅只是个肌肉萎缩症患者和他的dark passange住在同一个身体里。E老师简直太棒了,我先看了一段幕后采访再看的正片,简直被台前幕后的反差shock了半天,BC在里面真嫩啊,他非常适合金丝边眼睛,他可以非常抢镜也可以做好一片完美绿叶,爱死这戏里面的两人了。

Stuart的妈妈说他不介意和任何人诉说他的故事,那很庆幸他最后碰到了Alexander,我非常羡慕Alexander,一个没有预知的午后遇见一个人,然后和他一起度过一段跟以往有些不一样的生活,然后或许最后那个人离开了,但是你似乎有所改变了,好似一段爱情可以做到的那样。

 2 ) 所以说,不要进行心灵交流

要不是2010年的Sherlock和 Inception,我猜我这辈子都不会知道在2007年,还存在着一部叫做Stuart: A Life Backwards的电影(万恶的美国人,我现在一看到Stuart这名字,就会条件反射到“精灵鼠小弟”)。我昨天晚上看了这部英国小众电影,居然差点把自己看哭了,这太诡异了,因为我的感点一直都是高到公众很难想象的地步,越是有人恶意企图攻克它,比如春晚的小品、冯小刚的电影、星光大道的选手感言、朱军的艺术人生等,我的感点就越会显示出百毒不侵的麻木,于是我扪心自问,这精灵鼠小弟的倒带人生到底把我怎么了?

Tom Hardy大家都知道,略有发福的中年男,看过《盗梦空间》的人一般习惯称呼他为“E老师”。记性好的观众可能还能回忆起E老师的出场造型:花衬衣、红袜子和抹了发胶的大背头,被称之为“严肃的接客”。

所以即使在《盗梦空间》里,明明是E老师最初制定出了整个盗梦计划,并且他还是惟一没有出现过失误的员工,可大多数人还是对E老师留下了种种不太靠谱的印象,比如说,群众反应,E老师太像个流氓了。唉,谁让第一印象是如此的重要,而花衬衣红袜子什么的,又实在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另一主演Benedict Cumberbatch我就不多说了,他是个好演员,而且豆瓣还有个“豆列”叫“脸太长和名字太长也都不是他的错”。

再说回《倒带人生》,Tom Hardy演的Stuart是个集无业游民、酒鬼、瘾君子、抢劫犯、肌无力患者、躁狂型人格等销魂身份于一身的极品人物。Benedict演的Alexander是在流浪汉收容机构做兼职的业余作者,他想给Stuart写本传记,于是这两人就在一起厮混了几个月,一起主办过游行、参加过旅行、出席过庭审,还挤在一起看过电视、聊过天、拉过手、喝过酒、做过饭,当然更多的是谈话,或者说,是循序渐进的心灵交流,Stuart一步一步把自己的人生倒带回去,Alexander负责帮他整理,是什么改变了Stuart的一生,把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可能性彻底谋杀掉。

这要是个美国片,很有可能会拍得跌宕浮夸, Stuart也许会变成个极有魅力的恶棍,而其它各种人物总是会不自觉影射出对他的各种颓废崇拜,并以某种很“美国腔”的强烈道德感来贯穿始末,但《倒带人生》完全不是这种电影,他没有任何的传奇色彩,而作为一部欧洲片,它也没有晃到死的长镜头或者闷到死的叙事方法,我觉得这个电影更像是个洋葱,一层层把皮剥开,没有哪一层是集中发力的,但积累起来,就突然戳中了我的泪点。

Stuart是这样一个人,他讲话含糊不清,夹带怪异英音,走路姿势一直保持着“僵尸状”,并且大约爆出了约2752个fucking,但是从他出现的第一秒钟到最后一秒钟,我始终没有讨厌他。Stuart也是个洋葱,一开始是愤怒嬉皮的紫色,然后他好像也没有刻意在哪里华丽转身,他只是若有若无地把自己颜色略略浅淡的一层也剥了出来,而一生中经历了多少伤痛,他也不愿意像面对心理医生那样,一边盘算着这家伙可是按小时收费的,一边以溃堤的姿势讲出不堪回首的真相。对于他自己,他始终是羞愧的,他的故事其实挺残酷,但他却一直没有刻意得去展示哀伤。这个从9岁开始就被自己的亲哥、亲哥的同学、“儿童之家”的老师轮番性虐待的小正太,他似乎有着比任何人更充分的理由去夸张地渲染人生遭遇,但电影里的Stuart没有,他迷迷糊糊的,抢便利店时的手法像是荒诞喜剧,他讲话东一句西一句,做饭的手法乱七八糟又极其认真,他有时候更像一个儿童,心里的愧疚大于愤怒。

Stuart说,也有一些和他拥有相同经历的人,但有些人能够看得开,迎接令人惊喜的新生活,他也想知道,自己怎么就搞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说这番话时,Stuart 正给自己打着一个别别扭扭的领带,他还是慢慢在讲话:“我只是希望,哪怕只有一次,能逃离这种疯狂。” 能看的出来,Alexander此时快要哭了,但Stuart却完全没有因为话题的沉重而严肃起来,这T M原来是个活泼的电影。

后来,Stuart死了,也不知道是自杀还是交通事故。

其实他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个愿意听他讲故事,并且对他又足够尊重和友好的人,但他还是对社会体制感到绝望吗?还是因为认识了Alexander,他人生一直缺失的那部分情商拼图终于得以完整,但他已经丧失了变成正常人、迎接新生活的能力?这是惧怕温暖的表现吗?如果Alexander不出现,他依然会在自我厌恶和不舒服的感觉中慢慢消耗时间,也许会以一种更悲惨的方式死掉,或者反而会在他原有的惯性中活得更久?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可能。所以说,不要进行心灵交流,这真的是会死人的。

电影快结束时,Alexander溜进一家书店,偷偷把一本自己写的Stuart的传记摆进橱窗,就挤在左右两边各一排的超级畅销书《达芬奇密码》中间,旁白是Alexander的自言自语:“我想Stuart会喜欢”,白马脸王子的表情甚至还可爱了一下。这真的是个活泼的电影,但就在那一时刻,我差点掉泪了。

 3 ) 请听他说话

在看它之前,我曾经想象过这会是怎样的一部电影。看过简单的介绍和很多很多的截图,这让我在故事一开始很难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情节里。

这是一个好故事,好电影。
斯图亚特无疑是这个故事的中心,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人怪异,甚至有点令人讨厌,正如亚历山大最初见到他时的感觉。他是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说出来的话混乱嘶哑,还会让你怀疑他是不是单纯在渲染自己的悲惨,因为那些“黑色烟雾”听起来非常抽象,不真实。

有一个人好好的听了。

片子里有两个让我很感动的点,第一个是斯图亚特问亚历山大他为什么对流浪汉这么感兴趣,亚历山大回答他,他如果只是对流浪汉感兴趣,就不会这么老是和他混在一起了,他是把斯图亚特当成朋友。
第二个是斯图亚特去参加妹妹的婚礼前,亚历山大问他,如果你能改变一件事情的话,你想改变的是什么。斯图亚特开始没有回答,他觉得这样会让人把所有的责任推到一件事情上,后来在亚历山大的坚持下,斯图亚特回答说,是他知道暴力的力量的那天。

在这之后,这故事将真实呈现了出来。曾经种种让人以为是伪造的、用来引人注意的悲惨,其实都是真的,尽管它们听起来非常的不真实。
经历过这一切,斯图亚特的内心充满了憎恨、恐惧、混乱,但他并没有将所有一切的责任都推到那些伤害过他的人身上。他更多地可能是迷惑于自己是如何走上了这样的一条路,让自己变得这么悲惨痛苦。
他原本可以光明正大地说这一切不是他的责任,是他人、社会,让他变成这样的,但是他没有,在他回想过去的时候,斯图亚特责怪的,是自己曾经接触到了暴力,并且选择用暴力解决一切。

他的内心缩着11岁时那个瑟瑟发抖的小男孩,他恐惧、痛苦,但他不想用暴力解决,他仍然充满着一切属于人的东西,他不单单是一个善良或者一个痛苦的人,斯图亚特很复杂,像他所经历的事情那样复杂。
而这一切,并不是斯图亚特自己想要的。也许他想要的,是有个人认真听听他的话,有个朋友,有个简单正常的生活。

 4 ) 一生中最想丢掉的是什么

如果有十星的话我一定要给十星,嗯,不止因为有BC。这片子能让我思考。

片子拍的非常细致,这是英国片一贯的风格。看很多人的评论说BC被TH压住了,我完全不这么看。TH的角色本来就一个阅历丰富的而且有张力的角色,BC扮演的只是一个旁观记录者,还是一个内敛的中产阶级。两个人只要同时出现,必然是TH更惹人眼球一点。但BC的很多小动作都很有趣,很真实,把一个年轻的涉世不深的中产阶级演的很立体。从一开始的去慈善机构只是为了赚点零花钱,到TH去他家的时候,在泡茶期间幻想TH可能会搬空他的屋子然后匆匆忙忙泡好茶还被烫到了都很真实。最喜欢的就是他去TH家,先把三明治扔在床下,然后小心翼翼伸出舌尖舔了一下那个咖喱‘prisoner’,顺便说一下,腐国的黑暗料理真是。。。。。。让人难以忘怀。

甚至是他在餐桌上逼问TH第一次进监狱的原因,那副轻慢的神态都是很真实的中产阶级的态度。可以给予同情,可以交个朋友,在适当的状况下给予帮助,但心里并不会十分在乎。而且电影里出现了几次,BC说,在声援慈善机构的两个负责人的时候,TH出了很有用的主意。BC把一个年轻,涉世不深,有点热血但阅历不足的中产阶级演的很活,完全不输给TH。

片子里有很多地方值得人思考。从几次发问,是什么Stuart变成现在的样子的,是什么让一个人堕落的。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非常深刻。BC问TH,如果你能改变一件事情,你会选择哪一件。TH的回答是,如果他选了,就说明他把责任全都推到那件事情上,这没有意义。但如果选择的话,他希望是他发现暴力的那一天。几个小孩欺负他,他的继父要他出去报复回来,不然就要打他。他出去了,从此发现暴力的好处和力量。

然后我想起了很久以前,我在读者或者青年文摘这一类的杂志里很多次读到的一个故事,好像在高中语文模拟题里也出现过。在上个世纪的美国,种族歧视盛行,一个母亲要她的黑人孩子在晚上出去买东西,还给了他一根棍子,说如果有人欺负你,就打回去。文章里是用赞扬的口气讲述的,那个孩子学会了勇气自信什么的。

但是今天,看了斯图尔特,我却觉得这样的教育做错了些什么。

 5 )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却已无法重来(有剧透)

片中,老湿和卷福的演绎真实到位,各有各的风采,也不枉他俩现在都这么红。老湿是将斯图尔特的流浪汉、瘾君子身份,聪明幽默又极度敏感,表现得淋漓;而卷福则是把中产阶级优越感、对斯从一开始的感兴趣到后来欣赏最后又心痛他表现细致。

此剧许多地方都让人捧腹不已,例如斯图尔特开车从剑桥到伦敦足足用了五个半小时;他在车里对亚历山大问的手上是什么,回以若无其事的神情“就是虱子啊”;在斯的公寓里,他把炸的肉片放到面包上,挤了一大堆的番茄酱,还用手使劲的把另一片面包压在上面;亚历山大在他家里过夜后给他贴上的纸片眼睛嘴巴,还用棉棒挠他。又如亚历山大看到虱子在手上时的表情;在接过斯用嘴咬的叉子后一直在身上的衣服裤子上擦拭,肉放到嘴边也是又看又闻又舔仍不敢大口吃下;初次让斯进入家门后,在楼上冲茶时以为斯会把家中的物品顺走,匆匆冲到楼下,并一直张望家中是否有东西不见等等。看前面的许多部分,都让我一直以为这就是一部轻喜剧,只是反映流浪汉和中产人士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习惯等等罢了。

但是,当电影一直往前,斯图尔特的人生故事一直倒带播放时,许多过往之事便浮上水面。是什么让斯图尔特流浪街头,吸毒嗑药抢劫,暴力狂躁,伤害了自己的妻子(前妻?)差点把邻居杀了?是他一开始就有暴力倾向,是他脑子有病,还是?看完后我们会明白,那是因为他小时候哥哥对他的xing虐待,在儿童之家遭到的各种虐待,他的同学对他的暴打,他的继父逼他对那些不怀好意的同学自行解决时让他发现了暴力的威力······这一切改变了原本纯真快乐的斯图尔特,但这一切发生的这么早,年幼的他又能改变什么呢?正如他自己说,还不如改变自己来得容易。

斯图尔特最后被火车撞了,是意外还是自杀?我个人更倾向于那是一种人生的选择:自杀。对于当初发疯暴打妻子那段他是感到羞愧耻辱的;对于自身始终沉浸在毒品药物和暴力中,他是希望能赶走他们解脱出来的(他在后面穿西装准备参加妹妹的婚礼时说过,他说想把它们烧出来或者割下来);对于肌肉萎缩症以及嗑药吸毒后各种后遗症,他又是无能为力的。自杀,难道不是最好的解脱方式吗?或许,那几个月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和亚历山大在一起的时光了。他的葬礼中,其他的流浪汉在墓地周围又唱又跳喝酒仿似狂欢,不也是认为他去了更快乐的地方吗?

其实,对于斯图尔特这类我们平时都可以称之为社会垃圾、渣滓的人,我们都不会有很大的关注。总是觉得吸毒嗑药什么都是自找的,暴力倾向严重坐牢也是应该的。但是看完倒带人生,还是让我有了许多新的感受和想法。每个人的未来,都是深深地烙有他童年的印迹,或许有些人确实是自找的,但像斯图尔特,绝非是他一开始就愿意希望走到后来的那种境地,只是他可怜可悲的遭遇,一步一步无形的缓缓地将他推入了深渊,他曾经挣扎过却没能成功脱离反而越陷越深,毁了自己的人生和身体。剧中亚历山大常说斯图尔特,对这政 府这体 制还有什么好不满的?为他提供了免费的公寓,为他免费装了个价值5000英镑的心脏起搏器(天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尤其还是为个瘾君子免费安装),最后他的意图谋杀罪名什么的也统统不成立。确实这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但反过来看,每个人都是生活中在特定的社会、特定的时期、特定的体 制下,斯图尔特的经历不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这样的体 制下产生的。你可以说他是特例,但事实上童年时受虐待受欺负或者被灌输暴力思想的孩子又在少数吗?

所以这确实是一个反映社会问题的经典作品,虽然说的只是这么些小人物,但依然能引人深思。不觉得斯图尔特可恨可耻,看着他倒叙的人生,同情而且也心痛他的经历。因为他始终不是有意去伤害别人,或做些损人利己的事,许多时候他只是无法控制自己而已。听见最后斯图尔特的声音透过录音带播出,那略微颤抖的声音诉说着那些过去的遭遇,我也和亚历山大一样,流落满面。只是,斯图尔特的人生,已经无法重新再来了!

 6 ) 越是狗血淋头的事,越要心平气和的说,less is more

姐去看这片儿的动机也不知道算不算主流——我是冲着汤老湿的愤怒的小鸟去的。结果汤老湿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无论是愤怒,还是小鸟。汤老湿绝对是被那对腐国男中罕见的性感大肉唇给坑了,老是被安排去演一些命运崎岖情绪纠结的屌丝,相反肤白胜雪的卷福成天端着张白马脸到处冒充冷艳高智帅。

假如事先不说明原小说是一部人物传记,男主角Stuart的设定大概会被批说“刻意煽情,不够写实”——父亲抛妻弃子离家出走,罹患重肌无力只得去上专为残障儿童设置的特殊学校,遭到同龄男生的欺霸凌辱,更惨的还被亲生哥哥(及其同学)性侵,逃到儿童福利院之后更是身陷狼窝……这是杯具展销会么?

有些人拿到这样一个摆得满当当的茶机就想往杯具里装满声嘶力竭、哭叫吵闹、怨天咒地等血腥玛丽系统鸡尾酒把观众灌醉,然后大家精神高奋地从父母亲戚一路骂到国家社会。这种拿到一包狗血之后恨不能往里挤点洋葱汁然后拿高压水枪喷你一个趔趄的做法,很激动很澎湃容易赚眼泪,在好莱坞比较喜闻乐见。然久居鲍市不闻其臭,悲惨的故事又浓渲重染,太重口了味觉也会麻木。

以闷骚见长的腐国选择把观众放进满是小幽默小温馨芬芳的兰室,然后把这包狗血盖起来发酵,时机到了就把盖子略揭一揭,让狗血的气味无处不在却又润物无声。
卷福其实就是观众代表——Stuart将Alexander归类为“中产阶级”,但是影片没有过多交待Alex的身世与生活,只是因情节需要提了下他出身书香门弟,从而避免将他“实体化”。任何在寻常家庭里寻常长大的青年,对自己生活圈子之外的世界一无所知的观众都尽可以把Alex作为自己的投射。
而Stuart进入Alex的生活直到成为他的朋友也不是一蹴而就,在两个人关系的切换点上都有一个细节作承接,既不破坏这个故事平和的叙事风格和轻松游散的结构,又将这种关系的渐进有迹可循却又自然天成。

在影片初始的动员大会上虽然主持人介绍他是“街友之友”,但是同大多数人一样,Alex其实对街友一无所知也漠不关心,表面上装出很认真做笔记的样子实际上却在涂邪。与会者明显也同Alex一样,对铁窗生涯显然一无所知,都是想当然尔,他们的建议都被Stuart毙了,本来信手乱涂的Alex画了Stuart絮絮叨叨的“盒子”,意味着两条本来毫不相干的人生路线交汇的开始。

Stuart第一次敲响Alex家门时,后者没有立刻将他作为客人迎进门,泡茶的时候还在脑补小剧场——观众此时也认为Stuart确实有可能把值钱的东西顺几样就跑路的。稳当当坐在客厅里为抗议活动“献计”的Stuart跟Alex就书展开了一场看似无关紧要的闲扯。Stuart问Alex说架上的书他全读过吗?读过的有一半吗?Alex都否认了。Stuart接着问说这一本书全是讲蜂这么细小的动物么?那这一本又是说神马?Alex回答说就是讲紫色。Stuart嘟嚷“这有神马好说的”。
Stuart,或者说广大街友们的生活,就是Alex架上的书——摆在那里好像自己识见丰富,但真拷问起来,其实所知甚少。而原小说作者Alexander决定给Stuart写的传记就是一本介绍蜜蜂说明淡紫色的书——细小的平凡的事物有比伟人大事更值得说值得看的地方。

接下来,Alex采用Stuart的主意搭乘后者找来的车用“睡大街”的方式进行抗议(Alex被Stuart身上的虱子叮到),至此开始两人的关系开始由Stuart主导。他建议Alex用“倒带”的方式写传记,请Alex吃黑暗料理,甚至借Alex车钱。
就当观众以为Stuart是个行为举止怪异但良善风趣热心的家伙时,Stuart用砸得稀烂的家中断了这种小说里的“反英雄”形象。把故事从温情小品带去了更为深入阴暗的地方——他哥哥的自杀,他的愤怒,自残和伤人的倾向。
Alex渐次了解到其性格中残酷黑暗的一面(Stuart告诉他自己差点砍死邻居时,Alex还以为是开玩笑)的同时也听到了更多他的童年故事,到了可以分享一罐啤酒的交情。
自以为已经把握了Stuart“全貌”的Alex带他去见自己的朋友并且请他们吃黑暗料理并错误地把他当成“自己圈子的人”对待,而Stuart用自己第一次入狱的故事划出了两之间的界限,至此Alex对Stuart个性中好和坏的两个极限才算都探了个底。

这就像两人共同参加的那些动员会:Alex先演说,然后Stuart上台用他的话震慑全场。Stuart的主导性不但强化了真实感,也避免了观众切入视角的“刺探”意味。他不是一个被猎奇的“受害者”,而是与观众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好的与坏的。

Alex开始探究是什么原因让Stuart变成今天这样——找到了症结就能把扣打开。我们曾经都是一样白纸般的婴儿,为什么一些人会成为街友传记的主角,而另一些成为传记的作者?一般人会想到的答案不外乎:怪社会体制不好,怪父母家人不好,怪那人运气不好。Stuart的庭审结果和政府免费帮他安的起搏器否定了“这一切都是体制造成的”,Stuart母亲的不离不弃与妹妹的体谅包容否定了“家人要负起全部责任”,Stuart自己否认了运气的原因——有些人遭遇过同我一样的事,但仍然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Stuart手脚不太利落地系着领带把故事倒带回他第一次使用武力自卫的时候,他说自此愤怒与暴戾就在他体内住了下来,他几次三番用尽办法想将这个恶魔驱逐,“但他为什么要走呢?他也不愿意无家可归啊”。
这是Stuart所选择的小说作者Alexander所采取的答案——这个魔鬼游荡在世界的角落,一旦我们将门开给他,他就会住进来。这部表现手法上并不见花巧动作的电影,在这层意思上吃得很透,片中几次出现小Stuart倒退的镜头分别是他被欺负逃跑的时候和他被继父命令主动出手之前,这面对暴力的两种选择许会导致全然不同的结果。
影片开头一幕是从Alex与磁带中的Stuart老友般地打招呼跳转到他们还没有认识的时间点,结尾处是Alex听完了磁带,然后跳接到书出版之后,Alex说“我觉得Stuart会喜欢它”。叙事结构是环状的,友情的部分则是一直在前进的。

汤老湿的爆发力和卷福的平静内敛不但都很合乎演员形象(?)及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平衡,汤老湿没有彪戏彪到六亲不认的地步,该对手戏的地方还是会注意跟对手的互动。卷福也没有挖空心思企图去轧戏或者抢戏,全程退到“线索人物”的地步,直到最后一场对手戏,需要Stuart超然些而Alex动情些的时候,两个人都控制得恰到好处。Stuart这个角色的亮度更高,但两位主演始终将饱和度维持在同一水平上,并适当地调换明暗,使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在调性上和谐匀称,非常配合影片的气氛。

举重题材而若轻喜剧,这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种态度。

 短评

Alexander Masters的原书写得足够好 David Attwood的导演技巧倒没什么真正可圈可点的地方 不过 Tom Hardy的表演挽救了一切:很少能有人可将一个彻头彻尾的游民诠释得如此彻头彻尾xD 那个神经质到骨子里的说话腔调 及长期吸毒者颤抖 萎靡 无法控制的动作 都表现得不像是演出 而像是真正的纪录片一般了。

6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哈弟你是如何含着一口痰演完整部电影的= =

9分钟前
  • 泽马
  • 还行

如果曾有人懂得你,即使日后失去,那也是幸福一种。

1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我只希望,有那么一次,我能从魔鬼的手中逃脱出来。我烧自己,割自己,想逼它出来,可是,它也不想无家可归啊。

16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一开始就觉得男主好眼熟,看了很久才想起是谁,蠢到了。。。演技真的太棒啦!

18分钟前
  • ╯^╰
  • 推荐

TOM的演技真好啊把这个人给演活了!一路的口吃不清,一路的fuck不停口,烟酒不离手,一路的疯疯癫癫我完全花痴状态了。从小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哎到最后遇到那么个人还真是不易。没字幕听的好费劲英英语太水了好多连音外加还故意口吃,不过真好~

2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非影评)Tom Hardy真乃黑暗料理界厨神

27分钟前
  • Alayne
  • 力荐

这对二缺cp萌炸了!!

30分钟前
  • 魁建国☘
  • 力荐

於Stuart的遭遇感到難過,也因為他的境遇而心中產生出惡魔,更讓我意外的是原來Stuart所在意的哥哥Guavy才是造成惡魔的元兇;拍攝手法平鋪直敘,讓我一度看不下去,只好展現出為了看BC的毅力了...Tom Hardy讓我認不太出來,可是演技真的很棒,倒是BC長相一直沒什麼變

34分钟前
  • mingjoyce
  • 推荐

开始我想完了,tom在说什么基本听不懂;中间我想tom太hot了演这样邋遢的角色还是让人觉得很hot;看到最后我觉得Stuart是个让人笑过之后会很心痛的人。tom的演技真是没话讲。还有……他皮纳斯真的不大。

37分钟前
  • Jin
  • 力荐

结尾我流泪了。。。老湿应该凭此角色得奥斯卡。两个人的夫夫情甚至延续到了TTSS,里面二缺成了老湿的上司(TOP了)然后对久别重逢的老湿一阵爱的暴打

42分钟前
  • ilovelukas
  • 力荐

老湿的口水音好可爱啊~女王暗淡了~

44分钟前
  • 兮称
  • 推荐

TH小旁友演得太赞了,所谓激萌激虐不外如是。BC的风头绝对被盖掉了啊。绝不自怨自艾的立场实在让人佩服额。Stu拉阿哥是宗桑,看护中心额老甲鱼也是宗桑。

46分钟前
  • selenesun
  • 推荐

幽默 心碎 残酷 辛酸 糅杂成一段真实的杯具人生 膜拜Tom Hardy的演技!

48分钟前
  • broken flower
  • 力荐

我用火、用疯狂都无法把身体里的魔鬼驱赶出来,我疯狂地伤害每一个靠近我的人,原来死去是那么难。

53分钟前
  • nadja
  • 还行

流浪漢與中產階級、性虐待與暴力史、出生與死亡、自殺與重生。我始終不能忘記是,Stuart在回想自己過去的生活,如果能夠選擇一樣去改變的話,他選擇的是他發現暴力的那一天,感覺到自己強大了不止五十倍,但是漸漸發覺自己開始變得無法自控,憤怒像一頭困獸,霸占了他的整個身體,再也無法回到從前。

57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倒带人生

59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i just hit by head hit by head hit by head. the more you speak,the more inauthentic.no one wanted to listen what i think is really important,so i got myself drunk and sit here making mad conversations,draging down more to hell.all i aspect is lying down, die.

1小时前
  • 李和百万幽魂
  • 推荐

Tom Hardy和Sherlock呀,Tom Hardy演技秒杀阿福,无怪乎获提名。一个很伤感的故事,一段很凄凉的人生,所幸讲述的过程还是满带着活泼。英伦式的堕落过程,Tom Hardy还有正面全裸镜头。不过看到这样的故事最后还是不免心中悲从中来,动画效果加分。

1小时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在最需要字幕的时候 你却没有... 冲着Benedict Cumberbatch来 带着Tom Hardy走~

1小时前
  • 洗狗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