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九叔归来2》没有看九叔1那么令人失望,这次他们真的进步不少。也许是前人过于伟岸,导致后来者皆为矮子,但就这部片子本身而言,刨除《九叔归来2》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名字,还是能看到一些英叔电影的精华的。故事情节完整,爆笑包袱密集,团队还是那么用心,在人物搭配上还是沿用英叔的经典搭配,在效果上大量使用香港老一代的特技玩法,这些还是能让人眼前一亮,最起码还原真实。九叔归来的导演是个懂林正英或者说是懂林粉的人,桥段内容的适度模仿,让人想骂却又骂不出,因为满满的童年回味,仿佛又回到了英叔的时代。又或者这个导演是个笨蛋,只会用笨拙的方式去模仿,但无论如何,还是巧妙的致敬了童年的经典影片,让我看到英叔的影子,凭这一点,给《九叔归来2》点个赞。
看了《九叔归来2》觉得其实还算是这几年看的僵尸片中可以的,导演知道如何用巧劲,当然我并不赞成拿来主义,但也好过胡编乱造,最后一谈糊涂。
从故事角度出发,这部电影让我感觉瞬间回到了90年代的普通港片风格,情节简单,推进乏力,还好在适当处还是有牵引能力的段子出现,让你不至于过度乏味。影片内容框架基本是来自英叔电影。虽然换汤不换药但那份陈旧感还是能让我这种英叔情怀粉乐在其中。
演员演技则是落差极大,配角强于主角,九叔扮演者就演技来说,比起第一部进步太大了,他自己在采访中也说,九叔2中感觉自己又上了一个台阶,也一直在精神内在上像英叔靠拢,而不仅仅流于表面。但好在应该也是武行出身,动静转换,一招一式表达的蛮有感觉。影片中配角演技都还算是过关,但比第一部更自然真实,搞笑内容某些程度上还是来自他们夸张的演绎,很明显的表演相比第一部多了一些经验。
要说这部电影中最大的亮点应该说来源于影片大量使用特技,如果说九叔1也许是因为剧组太穷不敢使用太多特效的缘故,被大量港片时代的原始特技代替,阴差阳错让我回忆起那些年英叔电影的感觉。那么九叔2绝对是为了还原真实,在特效横行的电影时代,把情怀倾注到细节中,也是难得。相较前段时间钱小豪的一眉先生的5毛特效,这部影片起码不至于让人觉得庸俗到反胃。
总的来说不做推荐,但喜爱搞笑喜剧段子的可以看看,很多桥段还原了林正英电影搞笑剧情还比较不错,笑点密集。最后逝者已逝,回味童年,致敬经典,这部片子绝对值得推荐
首先承认林叔是传奇,也是看林叔那么多片子一部一部过来的。只是传奇不在就剩传说了。可能对现在很多的年轻人来说,不懂林粉心中的执念有多深。
说蹭热度也好,求关注也罢,反正跟林叔有关的电影还是忍不住打开去看看的。
就当一部粉丝向的作品吧。其中致敬的桥段确实不少,至少还是看完了。虽然有些被现代的风气带动,但是起码没乱拍。
2星给片子,1星给导演和演员,至少自己花钱实际做出了点什么。反正也不收费。
爱看原版经典的那么继续回去刷经典,觉得有新的东西想关注的关注。什么时候都这么排外了,你觉得不行的东西就不应该存在这个世界上,只会喊一声键来对着别人喷个不停的,然后喊着所谓发言自由的,真是家里大米吃多了。。
可以评价,但是不要抨击,一不赚你钱,二不强行要求你做什么,还非要过来指点江山,现实中怕被打爆狗头了。。。
其实对给差评或者其他评价的都没什么意见,就是对戾气那么重的人看不惯而已。。
杠就是你对。
消沉了两年的电影市场,被年初上映的《你好,李焕英》再度点燃。
《兴安岭猎人传说》的上线,也让更多人对网大有了期许。就在五月,又有一部影视黑马横空出世,再度引燃了影视市场。
看完这部影片,有人说童年回来了、有人说带着浓郁的港风,更有人发出质疑,这真不是林正英本人?今天要说的五月影视黑马,就是《九叔归来2》这部电影。提起僵尸片,大家的印象里更多的是"林正英先生走后,再无僵尸片"。就连九叔弟子钱小豪的几部僵尸电影也不尽人意,甚至招来了一阵骂评,认为这是在消费九叔,在蹭IP。
而《九叔归来2》这部电影,每一帧都高度还原了林正英老先生电影里的经典画面,精细之处令人发指。上到场景的布置,下到服妆道的质感,每一步的还原都做到了极致。精细的一字眉、长长的指甲、说话的神情态度,甚至演员的一颦一笑,每一刻都给人以九叔真的回来了的感觉。
在这个电影特效满天飞的年代,电影《九叔归来2》没有随波逐流,仍是选择了九叔电影里传统的特技。特效与特技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前者是电脑合成的光效,而特技则是用道具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相当费时费力,只为了给人观影时,体验动作的高度丝滑顺畅感。常规的网大制作周期为15-30天,而《九叔归来2》这部电影则拍摄了近60天,一个黄符反转便自燃的镜头就要拍摄几天,可见制作团队对影片质量的追求。
看完《九叔归来2》之后再去回看第一部,更是对这部影片、这个制作团队由衷的赞美,无论是妆容、道具、演技,以及故事的趣味性、完整度都有了质的提升。赚了钱没有被资本化,而是全部投入了续集的制作,真的希望这样的电影人、剧组多一些。
回归《九叔归来2》电影本身,到处可见英叔影片里的经典画面,纸笔墨刀剑、糯米浮尘、手眼身法咒,更是一眼入画,置身小时候卡带机的年代。徒弟角色也为这部电影平添了几分幽默,就连徒弟的话术,都带着浓浓的林氏经典风。除了这些经典以及致敬的元素,电影为了迎合新时代的观影人群,大量的喜剧元素更是让人笑中带泪,一会儿吓一跳,一会儿又爆笑。电影上映一周时间,票房已破千万,大众评分仍保持在7.8分,可见大家对这部影片的认可,五月黑马当之无愧。
希望这部电影取得理想的票房分账,更希望不要辜负大家期望,争取一部更比一部强,没看的小伙伴可以去搜索《九叔归来2》看一下。
对于《九叔归来2》这部影片,在看到官方定档稿的第一瞬间,只觉得这是在蹭热消费,看完后却也让我不禁产生了些基础认同感,还好他让我看到了英叔的影子,所以今天不想对它恶言相向,大家好坏自鉴吧,评心而论,一群林正英的粉丝并非专业演员,凑在一起还能拍成这样已经很不简单了,这次九叔2又全面升级了。本想扯开情怀这块“遮羞布”,但结果其满满的童年味道,手眼身法咒,纸笔磨刀剑,墨斗红绳糯米桃木剑,让人泪目。林正英走了24年了,电影工业早已腾飞多时,但是主创团队还是原汁原味的还原90年代的英叔影片味道,虽然不能超越,但是把经典留存,真的值得支持一下。
今天我就粗浅的罗列一二,英式僵尸电影的几大特点。个人观点仅供林粉阅评。
01 僵尸的研究定位
对于林正英的伟大其实并不在于他留下的经典影视作品,其最突出的贡献,还是空前的将中国僵尸的形象特点彻底定型,这一切都来自《僵尸先生》,它首次集中展示和解释了僵尸的形成和特点。这一贡献无异于圣贤立说,从次信徒们以此考究评判该类型电影,当然影片本身也顺理成章的成了香港僵尸片的真正开山鼻祖,英叔将僵尸的成因归为以下两种,其一是人死之前有一口生气,死后聚集在喉咙,形成尸气,变成僵尸,也就是多了一口气,这个概念在1991年的《僵尸至尊》中得到了更好的解释。同时还在此基础上做出了一些概念的升级和补充解释,如棺材菌的形成,就进一步对这多出来的一口气进行了解释。其二是活人感染尸毒,如果被僵尸咬伤或咬死后不进行及时治疗或将死者焚烧,由僵尸自身携带的尸毒将会入心。被感染者如果不接受治疗将会变成行尸,一旦尸变,也就会拥有一些僵尸的属性,如身如坚铁,僵尸先生中破棺而出的僵尸需要依靠跳跃前行,刀枪不入,目不能视物,拥有强大的嗅觉感知力,同时还能够靠吸血进化等等。
02 无法超越的手眼身法咒
在英叔前关于正邪斗法的描述都只是口中念念有词,最多祭出法宝之类,非常敷衍,且画面感缺失严重,自从英叔的僵尸片一出现,人们仿佛一下子掌握了实用斗僵尸指南,可以说他自创了一套包含理论,道具,手势姿势在内的完整体系。例如僵尸先生中屏住呼吸躲避僵尸的设计,这一首创成了同类影片中的标准僵尸防护基本守则,其次林正英当年以武行入道,他在自己的僵尸片中将武术动作完美的融入收妖捉鬼中,其画符捉鬼的一系列动作,严格考究参照道教经典的同时,又做了一系列动作美学升级与观众在脑海中的现象达到了完美契合,甚至更上一层楼。由次其独特且极难复制的体系成为了该类型电影极速衰败的主要动因。
03 纸笔墨刀剑
抓僵尸的手法讲究,使用的道具也很有讲究,这其中九叔最常用的五个字便是纸笔墨刀剑,纸是黄纸,是符咒的介质,上面以鸡血混合墨汁书写驱邪的符咒,九叔烧符的手势也非常特殊,两根手指捏住符纸,手一晃符纸便燃烧起来。符纸还可以贴在面门上以定住僵尸,或贴在自己身上用来隐蔽气息。甚至在驱魔道长中还可以用来短时间内延缓尸毒入侵,第四就是笔,通过蘸了鸡血或者黑狗血或朱砂的毛笔,鸡必须是大公鸡,狗必须是黑狗,之所以如此严格的要求,也是来源于民俗传说中,大公鸡和黑狗拥有至阳之血,有制邪克妖的功效,墨是墨斗,在墨斗中以黑墨混合朱砂,弹在棺材上可以封住僵尸,同时民间传说,墨斗乃木工祖师鲁班成仙后的随身法器。又因其特殊的属性被冠以正气的代表,于是在九叔的影片中有降妖除魔的作用,古时苏东坡与佛印相互出谜,佛印曾出题,唔有两间房,一间赁与转轮王,有时拉出一线路,天下妖魔不敢当。由此可见威力一般。剑是桃木剑。是茅山道士最常用的武器。桃木能够辟邪用桃木剑斩杀僵尸最为有效。同时桃木剑也是英叔极具有标志性的元素,也是斩妖驱魔桃必备神器。林正英在电影中还曾使用过许多独门技法,如在《一眉道人》中一眉道长的驱邪法器铜钱剑。还有糯米拔尸毒等等,但本身这一部分内容极易被复制,至于为何拿出来一说,还是想提到一个重要的原因,封建迷信。
其实如果以这三点来思考,不难发现,经典已然无法被超越,也无法被还原,作为林粉似乎该意识到这个问题,由此不抱期望便不会失望,如果你想看新的内容,那也可抱着娱乐或者吐槽的心态看看这些新的影片,但就我而言,我还是比较赞成九叔粉丝拍摄九叔的电影,九叔归来2,可以说这次致敬真的很用心啦,瞬间回到小时候,真心值得推荐看
在香港电影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种独树一帜的电影类别,这种电影叫作僵尸片,而说到僵尸片又不得不说到林正英。
上世纪60年代末进入电影圈的林正英最初的身份是武师,后来与李小龙成为挚友,虽然他早期的很多影片经典度很高,但是真正让他在香港影坛扬名立万的还是他的僵尸片。
僵尸片不同于常理上的恐怖片,在林正英的玄幻僵尸电影世界里,他所塑造的九叔诙谐幽默,道法高强,一身正气,俨然已经成为了僵尸电影的最佳代言人。
不幸的是,1997年林正英因病去世了。
此后僵尸电影也彻底跌入了谷底,即便是后来陈友和钟发等人合拍的《僵尸》拉了一阵情怀,但是实质上已经是一部普通的恐怖片,而这几年林正英的“徒弟”钱小豪的几部僵尸电影,也是差强人意。
如果想要重现林正英的辉煌,目前来看已经是断不可能,但是如果模仿,或许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2020年由王建闯自编自导,葛帅主演的网大《九叔归来》上线,这是一部从里到外都充满林正英烙印的模仿作品,影片中葛帅饰演的九叔的造型也是与林正英版本的九叔如出一辙,影片上线后反响不错,最终观影人次超过360万,累计分账达到了900万。
趁热打铁,2021年王建闯继续自编自导,推出了《九叔归来2》,而葛帅继续饰演他的九叔,如果把片中的角色来对照的话,你会在片中找到当年钱小豪、许冠英、吴君如和楼南光的影子。
影片在僵尸的设定上,进行了升级改造,把被封印多年的猫僵作为扰乱人间的害物,而除害为民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九叔的身上。
影片中不仅有惊悚的猫僵屠戮生灵,还穿插有诙谐幽默的喜剧戏份,像是怕老婆的治安大队长,像是九叔两个调皮的徒弟等。
严格来说这部《九叔归来2》虽然整体比上一部规整了不少,但仍然是一部山寨版模仿作品,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片中还原了很多林正英版僵尸电影的技巧可观性,比如像是黄符降妖,像是布道作法等。
凭借不错的模仿水平,影片的热度明显高于上一部,截至目前该片观影人次突破500万,累计分账突破1800万!
1800万的分账对于一部网大来说,实属难得,因为像是《法医宋慈2四宗罪》和《血战虎门》两部高口碑的网大分账之和才勉强达到这个数。
虽然饰演九叔的葛帅是武术科班出身,但是看到片中功力和气质表现逊色的他,反而更让我们怀念林正英,怀念英叔!【END】
致敬英叔系列,人物、剧情设置都有现成的,整体而言,不功不过的一部电影,茶余饭后打发时间可以一看。
在学校看的,大烂片,专门恶心人的。
比第一部有進步
哈哈哈哈这IP
5.0/10 多给一星鼓励一下。
垃圾
空有追寻九叔的理想,可惜表现的单薄
挂在腾讯视频首页,所以就快速扫了一下,很明显是致敬林正英,水准不高。没给一星是因为我觉得再过几年,别说致敬,林正英这个名字恐怕都会被淡忘
整部电影穿插英叔电影片段我忍了,僵尸变成小鲜肉? 脑残电影
说实话,还是有点香港僵尸片内味的,主角造型也很像林正英,但是僵尸的动作戏设计太差了,而且造型也不够吓人,而劣质配音更是无限减分。4分。
很离谱,但是质量比第一部好些,动作戏更顺畅,演员表现更自然,节奏也更紧凑,看到了复古香港老片的用心,台词写的也不错,插科打诨也恰到好处,
放网大里面OK的水平,剧本圆整,林正英的动作戏复刻到位。笑料亦复刻早期老港片的三俗。
比1好不少,九叔虽是山寨,却也有模有样,故事也比较扎实,真的有僵尸片的感觉了
此物生在湘江至阴之地,非人非妖,有魂无魄,有腑无脏,僵而不硬,死而不灭,以精血为主,以五毒为辅,遇月光则大凶,故称猫猫僵。
比一般电影强点吧,当年香港的套路
看完“刘老师说电影”剧透来的,下面附上链接:https://b23.tv/55iMXU0。
模仿有形无神,年代不同了,僵尸再这么简陋、人物再这么丑没人买账。
这猫猫妆也太粗糙了
我觉得看起来,还可以将就哎。
演员动作在网大中算好的,但是完全没有老演员的那份自信和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