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很简单——复仇。但是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的结构安排,和它里面的人物性格及矛盾冲突。很多人说很烂,觉得故事不惊喜。但是我觉得,对于这种大片来说,基本都是旧瓶装新酒,所以我基本看结构安排能不能让整部电影脱颖而出。这部电影先是从男主的视角进行叙述,并且一开始设置了一个悬念,就是他的真正身份(虽然我已经猜到了),后面通过故事线的回溯来揭开神秘面纱,接着又抛出一个悬念——就是凶手是谁?紧接着就从犯罪团伙的角度进行叙述,让我们能够将两条线通过自己进行组织,一点点将事件进行了解。之后又抛出一个悬念——内应是谁?在一切都明了之后便进入了剧情的高潮:抢仓库。一切快结束后,却因为人性的贪婪,又有了自相残杀的戏码,对主题进行了一次升华——人性的贪婪和善恶因果的道理。不得不说这结构真的牛!
还有,它的人物形象,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刻画得都很鲜明,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更多的冲突和矛盾,而这一切都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因。线索就是那场抢运钞车,导致男主儿子死的戏,通过这一个点进行的叙事时间的安排,让整部电影结构一点都不散乱,所以在叙事结构这块真的是很牛!看热评说没必要整非线性叙事,我觉得大错特错,如果失去了这个,同一个故事层次完全就不一样,正是这种叙事才让整部电影大放光彩。也有美中不足的点,就是美国的英雄主义表达,让正常人失去了真实感,打不死的小强,都这也是中西的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不同,逃不了老套的一些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不过整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今年海外引进影片的排片大量缩水,所以能在第一时间欣赏到鬼才导演盖里奇的这部新片还是挺意外的。毕竟之前他的电影《绅士们》几乎嘲讽了所有地球人。《人之怒》的评级为R级,不过近年来国内引进片R级片也不少,比如《王牌特工:特工学院》,《荒野猎人》等,还有因为乌龙仅上映半天的《被解放的姜戈》。删减必不可少,国内公映版《人之怒》片长115分钟,删减了3分多钟。个人感觉影片的暴力血腥场景还是比较克制的。
本人非盖里奇的粉丝,他的电影上限很高下限也可以很低,总体来说呈高开低走之势。炫酷剪辑,摇滚曲风,多线叙事是他的三大法宝,不过类似影片看多了难免有些审美疲劳。而且近来盖导的影片少了之前的精妙的原创剧本,《秘密特工》、《亚瑟王》、《阿拉丁》等都是炒冷饭式的再加工产品。
这部《人之怒》也是一部翻拍的作品,原版是一部名为《运钞车》的2004年的法国影片。豆瓣仅有177人标注观看,评分仅为6.0分。盖导会关注到这部平平无奇的法国影片让人有点匪夷所思。
我研究了一下此片的演职人员名单,导演尼古拉斯·布赫里夫和编剧艾瑞克·贝斯纳同时也是《人之怒》的首席编剧,看来二人确实是带“本”进组。
片中还有一个小角色非常脸熟,饰演者为弗朗索瓦·贝莱昂,喜欢看法国电影的影迷对他一定不陌生。
贝莱昂和盖导没有什么瓜葛,但是和《人之怒》的男主角杰森斯坦森却是老相识了,两人合作了斯坦森的成名作《非常人贩》系列。
《运钞车》片源真是难找,辗转了多个电影下载网站百度网盘离线下载挂了几天终于下载下来了,海美迪网络盒子按照中文译名又找到了中文字幕。
《运钞车》和《人之怒》的情节相似度在70%左右,男主角因为幼子在运钞车劫案中丧生,怀疑事故频发的安保车队有内鬼,而应聘成为了车队的运钞员。
不同的是男主角是彻头彻尾的普通人,不像郭达那样有金刚不坏之身。还因为痛失爱子的那场意外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经常四肢颤抖。情感上也非常脆弱,枪杀了打劫的少年之后几乎精神崩溃。
当然这也是法国影片的特点,会更多聚焦那些社会上的小人物,所以更加真实。
可惜影片的故事讲的实在是太粗糙了,男主角怎么找出仇人的关键情节一笔带过,除了内鬼之外劫匪的来历语焉不详,最后结尾火拼也是草草结束,反而片中充斥了不少无谓的人物和对白,硬凑了90分钟片长。
盖里奇发现了这部电影的闪光之处,将场景从法国搬到了劫案频发的美国洛杉矶(《贼巢》里说洛杉矶每隔48分钟就会发生一次银行劫案?),找来了老搭档杰森斯坦森。两人曾合作过六部影片,演艺生涯可谓是相互成就。
斯坦森饰演的男主角H也不再是个小人物,而是一个劫匪,被美国执法部门追查了25年。
同样是痛失爱子,就是斯坦森和他儿子真没有父子像。斯坦森确实不能演情感戏,如果片中这个角色依旧是个普通人,估计会非常拉胯。
剧本打磨的更加合理了,盖导不惜花费数十分钟来介绍劫匪的来历——都是退役的美国大兵。这个设定非常合理,这也解释了为何男主角掘地三尺也无法在“劫匪圈”内找到自己的仇人。
标志性的非线性叙事也不能少,劫匪第二次打劫运钞车残杀H爱子一幕分别以主人公和劫匪视角各自呈现了一遍,故事讲的非常细致完整。
以一部大片的要求来看,影片令人血脉喷张的动作场面不算多,还不如连姆尼森极限救女的《飓风营救》。本以为结尾斯坦森可以一挑多手刃仇敌,不料劫匪组织却出现了内讧。
最后处决小东木可谓兵不血刃。不过单挑的场景还是有点正邪对战复仇的仪式感。
盖导毕竟是一线导演,影片处理还是比较精致的。有如话剧般将影片分成了几幕,”暗夜幽灵“,”掘地三尺“,”坏小子们“,”肝肺、胰脏、心脏“。
影片的配乐很有特色,通篇采用了大提琴,突出那种沉闷惊悚的氛围,符合影片复仇的主题。
个人观感《人之怒》高于预期,豆瓣开画7.1分的评分有点偏低了。是大家对盖导要求太高了,还是本人的欣赏水平太低了?
最后送上《人之怒》的几条观影贴士:
1. 这是盖里奇自2005年的《左轮手枪》之后第二部主要拍摄于美国的电影。
2. 影片早期策划过程中,桑德拉布洛克曾经被邀请出演。(扮演里面的女汉子?)
3. 影片在宣传海报中第一次使用了米高梅公司的新标志。
4. 美国歌手波兹·马龙也出现在了影片中。
5. 这部电影最初计划在2021年1月15日上映。
6. 影片翻拍自2004年的法国电影《运钞车》,这是盖里奇自《浩劫妙冤家 Swept Away (2002)》和《阿拉丁 Aladdin (2019)》的第三部翻拍电影。
7. 《人之怒》是杰森斯坦森和斯科特伊斯特伍德自从2017年的《速度与激情8》之后的第二次合作。
从《人之怒》发宣传开始,我就一直期待盖·里奇的这部新片,有点中二和热血的雅痞,短平快的花式剪辑,都是盖导留给我的关于青春的记忆。 在那些盖式经典影片中,尽管巧合和偶然会让故事充满荒谬感,却最终也会走向一个喜大普奔的理所当然的结局,在嬉笑怒骂之后,枪林弹雨之后,让观众大呼爽快。 《人之怒》却一如其名,不再是一群人热闹的狂欢,而是一个人复仇之路的孤单。
H是一个身份模糊的暗夜幽灵:他既是实力强大的黑道大佬,也和FBI的高阶人物保持神秘的联系。在一次帮手下盯梢时,半路杀出的一帮劫匪枪杀了他留在路边的车里等着他“去去就回”的儿子道吉,于是他隐姓埋名,做了涉事安保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终于等到仇人浮出水面,在黑帮下属和FBI的配合下锁定了几乎大功告成的劫匪,以道吉被射杀的方式(肝、肺、脾和心依次中枪)结果了仇家。 完成复仇后的他没有看一眼房中上亿的钞票就走出门去,等候在门外的FBI神秘人物问他:“结束了?”他回答:“结束了。”然后和接应他的下属驱车,重新隐入暗夜之中。 电影到此也便结束。
有人说,这是一部简单的犯罪复仇片,简单到有些平平无奇,遗憾找不到盖·里奇以往的“爽点”,是的,即便是褒贬不一的《亚瑟王:斗兽争霸》,也因为暴汗的荷尔蒙与拳拳到肉的打斗让人兴奋不已。《人之怒》里,却更多的是克制。
1.音乐的压抑
大提琴在整部影片中不断加深苍凉的氛围,悠长、低沉,伴随着盖·里奇一反寻常的大航拍一次次将气压降到更低,也在主人公大段的沉默中承担着叙事和抒情的作用。
印象最深刻的,是H看着尸检报告和爱子被杀的监控时的那段,镜头定格,枪声在监控录像里闷闷发出,整个画面全部失焦,仿佛H已眼泪模糊,背景音乐就在此时沉沉响起,重低音的琴声让我们对那颤抖的背影内心的丧子之痛感同身受,“人之怒”油然而生。
2.人物的默然
《人之怒》中主人公H的失去爱子的最可悲处在于,他并不是无辜的受害者,而是导致儿子道吉被枪杀的原因之一:如果他不是黑道身份,如果他没有同样觊觎安保公司运送的那笔巨款,如果他在陪伴道吉的过程中没有暂时离开……也许一切就不会发生。正如事发后他的妻子愤怒的控诉:“他崇拜你,尊敬你,你却害他丢了性命。你真他妈冷血!”他静默地听着她的指责,没有为自己辩解一句,因为事实如此。
在道吉出事之前,有一个温暖的细节:找借口要去给下属盯梢的H说自己饿了,要停车去买点玉米煎饼,道吉脱口而出:“你可不喜欢吃玉米煎饼。”可见父子的关系十分亲密,道吉了解父亲这些细微的好恶,然而铺垫越暖,被枪杀的一幕就让人感到越寒。
3.结局的空寂 H完成了他的复仇,然而当他说完“结束了”后,观众却能够感到一种深深的空洞:是的,复仇结束了,可是,道吉却无法再微笑着对他讲着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希腊语,也无法和他轻松地开着玩笑,吐糟他明明不爱吃玉米煎饼,那通事发时打给他,他却因为忙着和下属通话而呼叫转移的电话,成为了父子之间最后的一次联系。结束了,可是曾经的幸福回不来了。
包括劫匪里最热爱家庭的那个中士,他想干这最后一票,为自己和子女搏一个腰缠万贯的未来,然而他留给他们的,只是最后一次告别和最后一个拥抱。
如果说荒谬和巧合是盖·里奇的故事结构最大的特点,那么,早年的快意恩仇与时来运转的收梢方式代表了他青春的热血,而《人之怒》里的人物们,同样经受着荒谬和巧合的捉弄,却最后统统走向了悲剧。 算算盖导已是知天命之年,也许他在尝试对人生进行另外一种解读:生活不仅仅是“爽就对了”,还有责任和羁绊,是得到就必须付出代价的过程。心有猛虎,就无法细嗅蔷薇;难舍江湖,就无法岁月静好。
所以,有些路,只能一直走下去,英雄白头,本就是英雄必将前往的归宿,然而毕竟曾经轰轰烈烈,名噪一时,哪像路人甲,不过是英雄们光辉岁月里的一丝无聊的陪衬。 那么该如何选择?
想起阿喀琉斯的那个预言:是要做一个举世无双的英雄,最后被人射断脚筋死于非命,还是当一个安分无闻的凡人,长命百岁碌碌无为?阿喀琉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海洋文明孕育的阿喀琉斯的后代们亦是如此,所以那帮退役之后无所事事的老兵感慨:“无聊比子弹更吓人。
如果每个人的生命注定要终结于某一刻,不如搏他一次,也好过在角落里蜷缩如蛆虫般了此一生。
盖·里奇用《人之怒》里所有人物的选择给了我们答案:失去爱子的H,满怀复仇的怒火从生死线上捡回性命,卧薪尝胆,只为找出凶手报仇雪恨;英雄末路的老兵,终于放弃了废柴般的混日子伸张他们的“正义”;哪怕那些一遇到悍匪就闻风丧胆的安保人员,在危机真正来临之时,也纷纷拔枪加入了反抗的行列…… 所以我说,《人之怒》不仅向我们展示了斯坦森饰演的H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孤胆侠气,更是用悲壮的姿态对我们宣告盖·里奇永不妥协的进取精神,这个日渐老去的男人即使两鬓斑白,皱纹纵横,在我心中却是永远不变的少年。
少年就是,我虽然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一定要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以梦为马,心中的光才会永不熄灭,会在黑暗中,开出明亮的花。
知道什么是爽片么,说不好的,典型是撸完嫌人丑,真令人令人作呕
还在那横向竖向对比,看过几个电影,也就是花几块钱买的盗版碟,在网上求资源的人,看完了一本正经过来评论,然后刷刷存在感。
…………………………………………………………………………………………………………………………………………………………………………………………………………
实在忍不住了……
影片开头就是一场抢劫运钞车而导致两名安保和一位男孩死亡的灾难。主人公H进入这家公司做安保运钞工作,一次一次的运钞工作,显现出他不平凡的身份。随着后面的镜头,原来第一次的事件他和儿子也在现场,那个死的男孩是他儿子,他自己也中枪。为了寻找凶手,他杀了很多人都无果,推断凶手可能在安保公司,于是以另一个身份进入了这家运钞公司。在那伙犯法份子准备干最后一次抢劫仓库的计划后。一直和H朝夕相处的子弹坦白自己就是那帮团伙的内应。那是一群退役后无所事事的军人,挣不到钱。威逼下带着抢钞团队进入公司的仓库,发生枪战,H中枪。抢劫成功后只留下杨了,就是他在第一次事件杀了他儿子。没死的H杀了杨。 这种先放一个事件,在慢慢围绕这个事件而展开的,后面断断续续的放出与之关联的片段,来阐述原因的拍摄手法很有故事性,新颖,紧凑,逻辑性强。H很帅,硬汉形象,没能看出他的真实身份,沉着,干脆,果断,冷血体现的很好。那个内应演的可以,他不说我一直以为是戴尔。整片电影下来不拖拉,不论是正派还是反派开枪的时候都毫不犹豫,开枪不眨眼的,特别是反派,没点人情味,开枪就完事了。不太过瘾的就是后面枪战的时候,每个人还没完全表现出来就被杀了,特别是正派,节奏感不是很强。激战没到,就死了好多人。总体就是干脆。
好活,就是有点烂,没有体现出好,也没到烂的程度,处于不好不烂的飘忽态 不如《绅士们》。前半段的水准还彳亍,从劫匪出来之后观感就开始跌落。不管是从劫匪的身份还是各自扮演的性格角色,都落了窠臼,一看就是控局的重情重义好leader,一看就是要反水背后捅人刀子的愣头青刺头,尤其是那句"干完了这票,我们的孩子也都不用工作了"……俗!俗不可耐! 其实故事很简单,Jhon Wick曾有言"他妈的刁民!,敢杀我的狗!" 郭达也说"他妈的刁民!敢杀我的儿!" 一句话,我要复仇。 因为观众就喜欢看复仇,莎翁时期人们喜欢看,到了21世纪人们依然喜欢看。"人世间还有什么比复仇更美妙的事"。但"脾脏 肝脏 肺 心脏",典中典之同态复仇,比起《绅士们》里的一磅肉,委实少了惊喜。铺垫了整整两个小时的郭达的愤怒,4发子弹也实在无法完全宣泄。于是观众们只能怔怔地望着大荧幕,心想,这他妈就叫惊喜? 结构式依旧是老非线性加多视角了,《绅士们》好歹还套了个电影剧本的壳,这次倒没什么新意,这套结构都玩了多少年啊。 镜头还是有功力在的,比如抢运钞车,比如郭达和他的gangster们满城找人,但高潮却拍成了穿着防弹衣端着步枪"突突突",没出息 而郭达,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可以在荧幕前面瘫2个小时,我们却一点都不觉得违和!
今年盖里奇是和张艺谋商量好的么,各种小标题
论流水线作品,盖里奇的水平应该是很高的,故事的展开方式还略有新意。----突然在想假如一个故事里有:准备收手的黑帮老大罗伯特德尼罗,在警局年轻有为大显身手的巨石强森斯,休闲度假但是被重金吸引的雇佣兵杰森斯坦森,在大公司干一辈子也没攒下退休金的连姆尼森,生活一团糟事业也郁郁不得志的老年私人侦探阿尔帕西诺,还有一个本与世无争但不得不卷入纷争的退休军人丹泽尔华盛顿。我觉得活到最后的应该是:不小心狗被杀的忧郁中年男子基努里维斯。
之所以要改编这么弱鸡的复仇向剧本,还是因为看中《疾速追杀》系粗线条动作片的市场前景吧。以为《绅士们》已经是盖·里奇的老底裤了,结果一个早年玩结构出道的导演,现在上赶着摆弄《金刚川》式的“把一件事重复讲三遍”,换视角没带来任何新鲜的信息量。头两幕的所谓反转和揭秘非常无聊,摘台词做章回体也没看出多大意思。把视点移交给匪帮同样是失败的决策,本以为第三幕劫案要搞个大新闻,没成想用一部手机就完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常规动作,郭达斯坦森的倚老卖老怎能令观众满意?
挺B级片的 观影门槛不高 没有盖里奇一贯地烧脑套路 很商业
有人告诉我男主一开始为什么会接到去看那辆运钞车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沙雕任务吗
疯狂嗜血、无人生还的商业B级片。盖·里奇不卖腐了还真不习惯,果然黑帮题材才是大爷的舒适区间。杰森·斯坦森请笑笑好吗,不要让我以为你面瘫...
盖里奇已经彻底放弃讲多线汇集的故事了,或者不屑于玩了?我觉得这部还挺适合改的啊。现在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复仇故事,拍得还是比常规流水线作业吸引人一些,配乐和音效突出惊悚感
看完以后很想学大提琴…典型的咚咚咚咚的爽片
看完的确人怒了,从内鬼自爆开始,剧情就开始了无尽的滑坡,前面的内容全部无效,潜伏个寂寞。前面车上说了没子弹还整后面换刀是什么意思?一个招数用两次就太灾难了,戴维人物宏光想立又不能立。不管是复仇的套路还是最后还是二五仔,都太老了太烂了,当盖里奇连最后的时髦和钙都没有的时候,还剩下什么呢?
前戏做足了,高潮却怎么也出不来,盖里奇是越来越软蛋了
一口气憋着,憋着再憋着,以为会在结尾来一次爆发,结果没有…憋到散场。
太惨了,抢运钞车都内卷成这样
黑帮老大做安保,退伍军人来抢钱。冲冠一怒为儿子,心肝脾肺全干穿。
郭达斯坦森真得让队友好有安全感啊,哈哈哈。
继不要惹连姆尼森的女儿,不要杀John Wick的狗之后,全新力作:不要杀郭达的儿子
点映,看的很爽,因为五一档的院线质量整体太差了,所以盖里奇的这拨行货真的深得我意,故事比《绅士们》简单了不少,但是用盖里奇的风格拆解成了多视角,各视角互补,把故事弄的挺精彩的,对叙事节奏的把控也是一流的,而且很久没看杰森郭达开枪揍人了,结尾枪战戏真的给我爽到了,虽然这尾收的有点失控。盖导多来点这种片子我不介意,至少是值得在电影院看的东西。(8/10)
刚看完Nobody以为又有爽片了,原来最爽的都在预告片里了,没能打到肉上有点失望… 唯一开心的就是在电影院里被查了身份证,以为我们没成年 😂
前有蔡明在春晚的“骗子也让骗子给骗了”,今有郭达在电影的“劫犯也让劫犯给劫了”。绝了!
这种电影真不用盖里奇来拍,感觉他就是为了完成 KPI 干的活儿……话唠电影和动作片结合起来好奇怪……
盖导定律:出一部好电影之后必定要出一部烂片平衡一下。Uncle之后出了King Arthur;The Gentleman之后出了这么个鬼!除了有些镜头的衔接比较像他之外,这片子哪一点是他的风格?!最拿手的多线叙事都搞得乱七八糟,看到最后连protagonist是谁我都搞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