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梁老板不是主角,他的每次出场却带着理想主义般的色彩和温情
正逢乱世,军阀混战,那个动乱的时代,男丁已经不仅仅代表家族香火的延续,也代表了刚需的生产力,也是急需的战斗力,甚至在贩卖人口的黑市,男孩被赋予了极高的经济价值。所以各个社会阶层的“生儿不生女”,戏子技艺的“传儿不传女”,也不单是封建价值观的延续,更是迫于生存的人们不得不寻求的安全感。
一代川剧名角梁素兰委身于这样的时代,扮起了“活观音”。莲座下疯狂求子的富家太太,观台上“谈笑风生”的权贵军阀,远处凑热闹的劳苦人潮,他是眼前的众生所需要的“活观音”,端正的脸谱偶然透出的无奈,述说了自己不过是个身不由己的戏子。看到变脸王神乎其神的变脸绝技,端不住“观音”的架子,就快忍不住叫声好,又生生咽了回去,变脸王的出现唤起了他对于艺术以及对如自己一般的艺人的怜悯,那枚抛出去的银元,承载的大多是艺人间的欣赏。
梁素兰算得上是聪明人,出身正规川剧科班,识局势不守旧,他知道自己救不了苦解不了难,为了在这世道活得稍舒坦些,只是扮观音而不搞迷信欺骗大众,对得起自己的戏班,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可能唯一对不住的是没落的川剧艺术。只叹秦腔京韵都已成绝唱,一个戏子在这世道也只能飘摇。
梁老板随之力邀变脸王入自己的班子,一为弥补对艺术的亏欠,二不想让同为民间艺人的变脸王落个惨淡下场。不过变脸王碍于传统技艺的陈规,也防偷师丢了赖以生存的饭碗,婉言谢绝。梁老板未强留,始终以礼相待,被变脸王尊称“袍哥人”却自言戏子,一番赤诚规劝终于让变脸王生了衣钵传承之愿。这段茶馆对话,道尽了戏子的无奈,也让一个谦逊、局气、柔情的艺人梁老板闪烁出尘。
后来梁老板得知变脸王终于有了“孙子”,是真心为变脸艺术的传承而欣慰,为变脸王和狗娃拍照留念,还亲自将照片送去,言谈间不失礼数更给足了尊重,爱艺更爱人,称得上是大角!
整片的高潮,必须也只能是给梁老板这位角儿。梁老板最后奋不顾身地一跃救人,终于放下了“活观音”的虚名,拿起了真戏子的坦荡。身穿戏服当众对着自己的靠山刘师长一连番地连唬带喝,打算拼上自己的饭碗也要昭雪变脸王的冤案,自嘲半个女儿身的戏子竟然干了“袍哥”的活,终是给这对凄苦的爷孙送上一场圆满。
死里逃生的变脸王本打算倾艺相谢,梁老板非但没有夺人之美,还借机点醒了变脸王,成全了狗娃学艺,成全了变脸的传承,更成全了真情的羁绊。
梁素兰这个人物,是这部具有浓重写实风格影片搭载理想主义的桥梁。在动乱的时局和飘摇的个人命运、贫富不均的阶层对立、传统和变通的两难抉择之中,他或明或暗充当了纽带,以一场英雄式的豪情点缀了人间的真谛,让人之真情得以冲破种种壁垒,重获珍存。
初看《变脸》,我被故事情节所吸引。 细看《变脸》,又被电影的拍摄技法吸引。 看似寻常的画面,背后都有独属这一帧的故事。
01.景别运用
第一处景别运用 简介: 喜得狗娃后,变脸王带着狗娃到大佛像前还愿。而狗娃爬到大佛像脚背的位置大声呼喊“爷爷”。狗娃喊前两声“爷爷”的时候,导演用全景展现狗娃一人的状态,喊后两声“爷爷”的时候,导演切换镜头,采用居中构图,仰角拍摄,从全景转换为远景,展现变脸王和狗娃两个人的状态和佛像的全貌。
这里导演用画面将变脸王与佛进行了对比,把佛像放在一个绝对压制的位置,一方面是在暗示变脸王当时存在着相当顽固的“重男轻女”观念和宗教神学崇拜,另一方面是喻示着那个年代,传统观念如同巨大的佛像,挡在无数“变脸王”面前,像山一样压在无数“变脸王”的身上、心上。 而狗娃爬上佛祖的脚背,有种“僭越”的意思,就像是以一己之力挑战过时的传统观念,破坏那个年代的定式和体系,试图改变那个年代的秩序和规则。 第二处景别运用 简介: 狗娃把天赐送到变脸王的船上后默默离去。夜晚,变脸王从天赐口中得知实情,激动地冲到船头大声呼喊“狗娃”。变脸王喊前两声“狗娃”时,导演用全景,较近距离展现变脸王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喊第三声“狗娃”时,导演用远景展现,加入了“河水”的元素。
如果说变脸王喊前两声“狗娃”是情真意切,那么第三声的“狗娃”就是画龙点睛。加入了“河水”这一元素,更显夜色的辽远和夜晚的寂静,渲染出一种忧郁的气氛,忽明忽暗的烛火,若隐若现的水面,沉沉浮浮的小船,衬托出变脸王得知实情后的愧疚,对狗娃独自离去的担忧。随着浑厚苍老的嗓音消散,变脸王心里的五味杂陈也逝去在渺渺夜色中。 02.声画结合 声画结合 声画结合包括三种声画关系:一种是声画对应,一种是声画分离,一种是声画对比。这里着重讲一下影片中的声画分离。 第一处声画分离 简介: 狗娃女儿身暴露之后,被变脸王抛弃。眼看变脸王的船越走越远,狗娃贸然下水,却因不会游泳而陷入危险之中。情急之下,变脸王下水救起狗娃。这个片段过后导演转场,给纤夫的脚一个特写,随后再横移至主角两人。此时狗娃和变脸王没有台词,只有纤夫的歌声。这里短暂的声画分离,个人认为有隐藏含义。
纤夫”是指那些专以纤绳帮人拉船为生的人。一般是男性进行这项劳动。在电影中融入纤夫的元素,不是单单为了还原时代背景而加的这个戏码,这里的纤夫还象征着男性,象征着阳刚之气,与之前所发生的事(狗娃身份暴露)形成对比,影射变脸王之前丰满的理想和刚刚遭遇的骨感的现实。 第二处声画分离 简介: 变脸王跟随尼姑的指引见到了天赐,他把天赐高高举起,而天赐在咯咯咯的笑。这时画面背景变成暖黄色,人物的脸也因为逆光拍摄而显得较黑。最后在笑声中,天赐消失在暖黄色的高光里(笑声没有立刻停止)
暖色调暗示着变脸王喜得男娃的好心情。对于最后天赐消失,而笑声依旧,个人猜测不止是起着转场的作用,还暗示着这像黄粱一梦,既有幸福忽如其来的美好,又有梦境转瞬即逝的虚无。
03.布光艺术
第一处布光艺术 简介: 在人口贩卖市场,变脸王被清脆悦耳的“爷爷”吸引,一回头,便看到了狗娃。此处导演用了顶光,突出了主体——狗娃,中心构图也直接吸引了变脸王和观众的目光。
第二处布光艺术 简介: 狗娃在梁素兰门前跪了一夜,被梁素兰请进去。之后就是狗娃在桌边吃饭,梁素兰在桌前踱步。此时光线从右侧射入,光线的轮廓清晰可见,照在梁素兰和狗娃身上。
此处为什么需要挑出来细说呢?个人理解为三层:一层是预示着变脸王含冤入狱一事有了一线希望,一层是体现着梁素兰和狗娃的人性光辉,一层是呼应梁素兰的活观音身份(此光如圣光普照)。
以上只是一个不专业人士进行的不专业分析和猜测,仅代表个人观点。
这电影真好。
为什么好?
因为在如此困难艰难的境况中,依然有真情在。
(先别忙着吐槽说这个评语老土 没办法 这就是我最贴切的感觉)
狗娃虽然总坏事 但对爷爷的流泪流血的真情;
活观音身为备受青睐 又因彼时看清戏子的尴尬身份 明明该是见惯冷暖的江湖艺人,却对老艺人有着惺惺相惜的真情;
shi长是个本因种种原因,不愿干涉地方事务 最后却 为狗娃 为活观音而打动的真情;
爷爷,重男轻女思想如此之重的老艺人,在狗娃不断好心办坏事,最后舍命相救中,那种复杂转化的真情。
而现在,大抵是拍不出这样的电影了。
为什么?
不不不,不是因为导演,而是因为观众。
观众会说它假,说不贴近现实生活。说哪有人无缘无故帮另一个人的?
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但凡美好的 顺利的 人性向善的东西,观众都觉得假。
我可真是太喜欢朱旭老爷子的电影了。所有的电影都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息。都基本围绕着人间艺术,传承和流逝。
他的电影看过百鸟朝凤,茶馆,演过似水年华里面记忆深刻的老馆长齐叔。还记得在似水年华里面印象深刻的一幕,当设计师的刘若英问朱旭:“齐叔,你在这里修书修了多少年了? 朱旭缓了一下,颤抖的说出:“一辈子。”当时他的语境让我到现在想起,都有种说不出的感动。朱旭就是这样的优秀的老艺术演员。虽然他已经去世了,但是演技是现代人身上没有的,能把演戏演到骨子里的自然从容。
回到正题《变脸》。这部电影我是最近才看的。看完真的很喜欢。中国20年前的人文样貌,地方也是在充满市井味道的古镇里面,有风靡的戏曲班子,过年可以放花灯舞狮放烟花看戏。以前的中国过年比现在可热闹的多。而变脸的故事就慢慢的隐藏在里面。
朱旭在里面会一门独特的手艺,变脸。靠变脸吃遍江南四北。一人一船一猴的行头,颇有点旧中国江湖手艺人漂泊潇洒的作风。加上整体蓝色总是雾气茫茫的古镇背景,更添加这份味道。
没有亲人和孩子的朱旭通过和戏曲老板聊天,开始担心自己绝好的手艺得不到很好的传承,以后就要被自己带到棺材板里面去了。就开始想去买一个娃娃。但是朱旭和那时候旧社会的封建思想一样,非常的重男轻女。他觉得手艺只能传给男娃娃。来到买卖娃娃的地方,旧社会的中国,有很多人口贩子也有很多穷家庭养不起孩子,就会去卖孩子。不过通常被卖的都是女娃娃。
朱旭看了半天,突然被一声“爷爷”吸引住。他看向了叫他的孩子。孩子头上还系着买卖的稻草。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狗娃。
朱旭有了狗娃后很开心,在一次事件中,突然知道了狗娃其实是个女娃娃。
朱旭非常愤怒,让狗娃不要叫他爷爷。从此她只是一个打工的,要叫他老板。狗娃非常的乖巧,慢慢也在打动着老爷子,但是老爷子还是老感叹狗娃是个女娃娃。后来朱旭被冤枉拐卖县长的小孙子,狗娃豁出性命,用真情打动了老爷子。两个人才成为了真正的亲人,狗娃也继承了变脸的绝活。
这部电影除了对变脸传统艺术的致敬,还反射出很多旧社会的背景和人文思想。重男轻女,买卖自己的孩子来赚钱,人贩子非常猖獗,县长保长的相互勾结,等等。
都是这部片子非常好看的地方。在里面还看到了四川的乐山大佛。
当然最感动的还是狗娃和爷爷之间的爷孙情。没有血缘关系,却在那个吃不好也穿不暖的时代,却有这么温情的故事。
这才是属于中国本土味道的电影,我们自己的特色。
变脸其实比百鸟朝凤要更精彩。
大概是98年的时候,我9岁,看了这个片子,竟一直记到现在。朱老爷子仍是我最喜欢的演员。
变脸中方言与普通话的融合是一大绝,文学化的歇后语点缀的是一个苦命下层人物真挚的生命,老,小,猴子演员的特写给的恰是时候,女孩儿细致的表情和成熟凝练的性格正是苦出来的孩子知恩图报的特性。结局打破重男轻女的点睛之笔即是提升又是对一种不屈而野性人格的最高礼赞,此等直男直而不癌
定要传男不传女,道是无情却有情。戏台上演的是活观音救父,戏台外是小狗娃救老爷爷,菩萨本就无分男女,何必非要那茶壶嘴。朱旭老爷子的演技无需多言,演狗娃的小任莹,在七岁这个年龄段表现出饱受磨难又聪明懂事,我能想到与之对比的只有《寻子遇险记》里的小男孩,查了一下人物戏外的生活经历同样都遇到不像样的父母。她们把最好的时光贡献在影片里,原应享受更好的人生。
我们也有老戏骨,我们也有简单而真挚的佳作,我们也有好电影好导演,我们也有民族的东西,我们需要反思电影的内涵,我们更需要反思现在的电影都是怎么了。
虽然世态炎凉,但人间自有真情在。一个纯朴的故事,朱老爷子的表演可谓炉火纯青。也只有那种年代才能感受得到国内电影人的诚意,是在用心创作,而不似现在这般。★★★★
单摆浮搁去看导编演三方俱佳,但整合到一起总感觉偏煽过满?其中,台词的文艺气息颇为浓厚,也具备了贴合角色职业背景的适配度,可恨不得每句对白都要甩出一两个透视人性的民谚警句就有点过了,毕竟这不是出口成章的话剧舞台;剧情本身也不能说不感人。可要细扣的话,爷爷施予狗娃之恩说到底也只是刚过善良人性的基本面,何况参杂了较顽固的重男轻女封建意识,似乎不太具备足以支撑让小女孩倒垂房檐舍身相救的亲情基础;川军将士现身两场重头戏,一场是街头撒大钱逼变脸露底,一场是被感动救爷爷一命!大致也能理解其目的是要表达草莽习气四川旧军势力的尊崇传统侠义豪情,可总感觉性格转变过于匆忙急促。特别是前者:怎么就从恼怒讹钱画风突变为惺惺相惜?只因被近在眼前的变脸神技震撼到了?……总体而言本片可算“见面略弱闻名”的中影佳作。三星半。
资料馆2013.8.28.7pm 乐山大佛是极妥帖的背景。那艘小船、叫将军的猴子,人情社会和可信的江湖切口,加之一老一少的杰出表演,使得此小片颇为不俗。观音台戏与割断绳索的呼应,一个传统寓言、一次现代搬演,符合情节剧的同时,也符合深层的文化心理。而传技规则的守与破,恰是中国这百年的变局。
天长,地久。影片一方面展现了流动的《面孔》下,变幻莫测的人心和以不变应万变的人道;另一方面,它也再现了因《心香》无续而发展受阻的个人道义与现代社会里横行霸道的资本原则发生冲撞,且被「江湖」和「体制」共同刁难、排挤与歧视的困境,以及最终被名正言顺的司法系统和科学技术收监取代的缓慢过程。事实上,这位「守艺人」在彻底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艺人之前,就已做好了将「绝活」带进棺材的准备。在他将师徒关系变成主仆关系之时,我们就知道世界已经彻底被金钱所统治和支配了。因此,看到最后,我们发现,精通《变脸》幻术的人却是一个拒绝《变脸》的人。而吴老这幅自画像与伯格曼那副《面孔》最大不同就是,没有卓越文艺特权的人也可随着流传下来的道义一起活下来。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这话恰恰点明了于天地间求生存的人,如草,如云。
小时候看的了,那时候认识了朱旭老爷子
女孩子又怎样 勤勤恳恳学习 会逗我开心 一句句爷爷叫得亲切响亮,学观音割绳救父 我忘记了问你摔下来疼不疼 我只记得当我出来后听到你叫我“老板”时我心被戳刀子一样难受 算了管他什么传男不传女 我变脸了 只要是好孩子 她就值得我栽培。
质朴的祖孙之情动人于心,民族文化的传承感人以诚,《变脸》不仅有着对传统文化技艺传承的尊崇,亦也对其负面的封建腐朽做出了批判,女权主义的思潮成为了电影深刻的内在纵深,人性善与恶的矛盾沉思,皆在吴天明的光影艺术中应运而出。
太感人了,一切都顺理成章,朱旭和周润莹演的太好。一声声爷爷叫的太清脆洪亮,一声声老板叫的太心疼哀伤。重男轻女的变脸王终于被狗娃感动,谁说女孩不能续香火呢?
最质朴的情感,最质感的表达,简单却纯粹地生发出强烈的情感力量。中国传统手艺、特定年代的落后观念、乱世人物的古道热肠、现实所迫的相互体谅,都悄无声息、不落痕迹地传递给观者,直抵人心。片中戏文与现实境遇的巧妙对接,更添悲怆。不止是朱旭,感觉每位演员都演得很好。
看这种片子我总是忍不住心里难受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亲情是无价的
片子真工整啊。线索的埋伏,符号的使用,传统文化的表现,还有不只是人间真情的其他立意的表达,都很好的揉在一起,丝毫不刻意反而相得益彰。小狗娃真是演进了观众的心里啊。每一声“爷爷”效果都大过七个葫芦娃的呐喊。。一娃,一猴,一船,一手艺,变脸王足矣。活观音好美啊。
人生如变脸,忠孝心中存,真心、真情、真切、真味,拍得好,孩子、猴子、老人演得自然娴熟,江湖恩情袍哥义气,失孤少女孝比亲生,故事通俗流畅,要是全部讲四川话,那就大成了。邵氏兄弟投资中国大陆的唯一一部片子,邵跑跑、莫娜方、黄家禧,没有投错。
《百鸟朝凤》已故导演吴天明的佳作。小演员周任莹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反观她的人生经历…父母赌博吸毒,从小将她弃养在杂技团学艺,和片中狗娃的经历如此雷同,难怪演绎得这么生动。然而此片之后就杳无音信,可惜了。
朱老爷子 真戏骨
8/10。狗娃身份地位的改写是老戏子不断叩问文化心理的过程,老戏子不愿破坏祖训登大舞台、官兵刁难也留底,狗娃质问观音菩萨是女流为何要仰慕她,送孙子和割断绳子自杀求情也是从男名旦的观音表演里获得灵感,身份从人贩市场叫一声爷爷的被救者变成知恩图报的拯救者,人生浮沉贯穿着姻缘纠缠十足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