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大秦帝国之裂变

已完结

主演:侯勇,王志飞,卢勇,吕中,高圆圆,李立群,许还山,齐芳,尤勇智,杜雨露,王辉,刘乃艺,孙飞虎,卢映,毛乐,苑冉,仇永力,于洋,午马,郭常辉,季晨,侯祥玲,刘牧,陈之辉,董祁明,卢超凡,姜华,钱卫东,赵冬柏,周玉华,王迎奇,李世德,金明,冯鹏飞,任伟,焦长道,江化霖,李卓霖,任希鸿,刘冰峰,李海鸽,冯峥,夏露,徐玉庭,孙蛟龙,赵伊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9

 剧照

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1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2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3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4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5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6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13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14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15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16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17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18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19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秦帝国之裂变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两千七百年前,华夏民族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谦谦上古贵族君子风的春秋时代落下帷幕,攻掠征伐、尸横遍野的战国时代隆重登场。时为西北边陲蕞尔小国的秦国饱受六国摧残挞伐,而今已在灭国边缘。秦献公身死战场,年纪轻轻的仲公子渠梁(侯勇 饰)在危难时刻即位,他深藏屈辱,在六国夹攻下苟延残喘,发誓变法崛起。秦孝公渠梁广招天下贤能之士,天不亡秦,曾在魏国并不得志的卫鞅(王志飞 饰)辗转来到秦国,并凭借一身才学和对天下局势的清醒认识而得到秦孝公重用。卫鞅在秦国掀起了影响深远且饱受争议的变法,一代强秦由此崛起……本片根据孙皓晖的同名历史小说的第一部改编。©豆瓣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成为部落捕食者 第一季绝地狙击无法坦诚相对球员第一季环游地球八十天2004我的非凡父母跨过400亿光年来看你婚礼2017罗塞莉·布朗国产凌凌漆(粤语版)机动部队—同袍千阳泰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finalcut连锁剧黄河巨蛇事件弗兰妮·兰顿的自白第一季卡洛斯·巴利亚塔:冒牌先知终极绞人环小小姐们未来有你爱情开始的地方之遇见走进我的生活阿夏河的秘密孤注一掷:巴西国家队谎话连篇2018我们的天空2浪漫搭档曼德拉(国语版)

 长篇影评

 1 ) 先吐为快

还没看完 才看到一半 但忍不住先写几点。

在体现老秦人不畏死勇敢战斗的场景真是让我动容,尤其配上bgm和那句赳赳老秦 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 死不休战。比如六国分秦去打戎狄回来 秦孝公出城接伤亡保重的军队那里,心里真的很难受。

老秦人也明事理。老白驼在法场率先发声唤醒百姓,还有百姓真的没在七百多人的大型死刑之后向卫鞅寻事,卫鞅去向秦孝公汇报说这些的时候真是为老秦人感动。插个题外话,这段真是能体现君臣二人充分的互信与情义(捂眼,其实心里巨想刷yooooooo)

另外印象深刻的就是卫鞅有着时代领先的智慧,秦孝公有大胸怀大气魄,甘龙的确是人精不然也做不到最大的官。

先写这些,等全部看完看看还记不记得再写。

 2 ) 看《大秦帝国》从商鞅谈开去

商鞅这个人,要是和他交朋友肯定很不舒服,司马迁说他,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常人往往做不了大事,做大事的人确实不是很容易让人接近的。成功者会坚持的自己的信念,很大程度取决于与一般群众的距离保持有多大。所以基于这个层面,我们有理由相信领袖的所谓亲民只是作秀而已,是的,我们需要高瞻远瞩的领导者,给我们真正正确的方向而不是自己宣称的正确方向。方向要是对了,我们的柴米油盐鸡毛小事也就没必要领导关心了,打个极端的比方,如果防范得当或者措施有力,我们就永远不需要那些领导人在灾难废墟前面悲天悯人。

商鞅变法的时代是一个大家都在变法的时代,变法是时代的潮流,但变法没有标准,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这里应该说有运气的成分,更多说是环境使然。这是外因诱导内因的时代,大家的创造力都很旺盛,所以说当一群猴子开始进化的时候,某只猴子的修成正果化身为人显然是个小概率事件。在战国外部世界相对平和的年代(除了一点胡人目光短浅的劫掠以外,确实没有什么与华夏文明相当的文明干扰),这个概率被准确计算为7分之1。商鞅入秦无数线头中的一根,一个言听计从的秦孝公算一根,秦国的一穷二白没有历史包袱也算如是,重要的是概率中的另外7分之6在自身的变革以外也无偿提供着经验和激励和鞭策。所以说商鞅的成功是个幸运的事件,变革成就了秦国的一统,就比如车裂成就了商鞅。比如灾难成就了普罗米修士。虽然中国没有悲剧的传统。但现实教育我们,悲剧是时间走向深刻的必有之路。商鞅必须得死。这也是电视剧《大秦帝国》放大给我的一个概念。这概念我相信编剧是从谭嗣同戊戌变法后求死以全慷慨之义那里得到的灵感。这或许是我们民族的悲哀。所谓的烈士情怀,使国人更愿意以激烈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放弃理性和周旋。

电视剧杜撰了商鞅在人生末途的态度。使其从仓皇逃离到奋而反击的过程改变成慷慨赴死。我们篡改历史的目的也许是为了获得一点激越的快感。但我个人更喜欢商鞅在最后的反击(孝公卒后,太子秦惠王立。公子虔之徒为报夙怨,告商鞅有谋反企图,派官吏逮捕他。商鞅打算逃入魏国,魏人因公子昂曾中其计而丧师,故拒不接纳。商鞅不得已而归秦,乃与其徒属发邑兵攻郑(今陕西华县),兵败被俘。惠王车裂商鞅,并灭其族)。一如吴起在最后时刻所设计的报复。这种快意恩仇的态度似乎并不被中国历史所延续。战国后那些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自虐情节一直延续到文革。而另一个层面,也可以看出而今文艺创作的一个弊病。就是人物的性格被事先定格。不仅性格缺乏变化而且标本化严重。假大空的毛病从来都没有被改正过,我们总是看到焕然一新的人物,使我们根本不知道人物本来性格和事迹是什么,一些不约而同的谎言造成了我们的集体失忆。

所以电视剧给了我们一个显然不真实的商鞅。要我理解,商鞅并非如此坚持不懈或者刚直不阿。也不是这样理想主义到以身赴死以保全信念的程度。商鞅是什么样的人,要我说,首先就是其的圆滑及对人的洞察。从公叔座对魏王说如不用商鞅就杀商鞅,而商鞅很不以为然,认为魏王不听你用之言也就更不会听你杀之言一段来看,商鞅是一个多么明白的人。而商鞅三见秦王,两次讲不切实用学问以托出第三次所讲出的真正学问的高明。看以看出商鞅的心计之深,运用之妙,游刃之有余。这样的人怎么会迂阔到以死赴义。

或编剧认为秦法之严之细之密,而估计制法之人之审慎之严肃之固执而无变化。而不知《围城》里有句话,说规矩都是不守规矩的人定出来的。这些变法人本就因不拘泥于程式而肆意汪洋大刀阔斧变革。商鞅立木为信已足见其机锋之巧,为信而信,信而不诚。也看见为达目的的不择手段。秦法严苛,说明的是立法人对于世人的不信任,如所言人性恶使然。也是聪明人处置他人采取小聪明的办法。从这点,与商鞅性格吻合,他的智慧,在于洞悉他人智慧后的应制之法。

商鞅之人,是法家而非儒家,法家讲究的是办法和规矩,认为人心不可测所以不制其心而制其行。而儒家则反其道,以为其心可以被引导向善,而引导以所谓理想的力量。电视剧则充满理想主义色彩。

法家在文革期间大为流行,后来也因为中国改革开放而继续以其改革身份为之今人楷模。但过犹不及,近百年精英们求治心切思潮纷涌,有点战国大论战的感觉,但论的太多做的太偏激,安定个几十年就乱,现在又处于这样一时期,我们怎么办,往哪里去这些都是问题,电视剧说以法治国,摆脱人治。但我们不无悲哀的发现,其实商鞅靠的还是秦孝公,法治的基础并不牢靠,干扰的因素很多。当然在现在,比起原来我们相信青天以外,相信法治肯定是更大的进步。

最后说电视剧过于冗长,可删掉一半,我们对于历史往往不较真,对于人物因不熟悉而可任之评说。文艺家担心群众不明是非,所以热衷以自己的思考取代观众思考,所以还是希望,我们可以获得一点真实的信息,以便自己有一点认识,哪怕是错误的。


许亿的屁事http://hym1976.blogcn.com/index.shtml

 3 ) 论白雪与荧玉人物塑造之得失

先来说一说本评论的前提。
既是评价人物塑造之得失,就主要是从文艺作品的角度去看待这部剧,包括从人物的设定、人物表现和成长、矛盾冲突的描绘等方面去评论,而不是去看是否符合历史,或者符不符合价值观,无论人物是好是坏,是高大还是猥琐,只要形象丰满立体,便可以认为是好的人物塑造。

—————————————————正文的分割线————————————————————
总体而言,我是很想吐槽编剧对两位女性角色的编排的,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诉说缺点,也要说一说优点。

作为剧中不多的女性形象,白雪与荧玉吸引了极大的注意,很多观众对这两位评价极高,典型的代表言论,例如评价白雪:“商贾之女白雪,才情家世皆已不凡,却能爱上尚处无名无势的商君,其眼光、勇气可赞。而后其助君、大明事理,成就商君。可说,若有女子如斯,岂有男人不爱不怜!”评价荧玉:“另说公主,商君如此待她,她竟能以真心报无情,此真心如何不令人温暖动心。”

这样的评论不可说不对,但是带有典型的男性视角。通过这样的评论可以看出,女性的价值被认为是通过男性才得以实现,白雪的眼光勇气,是因为爱上了商君,明事懂理是因为成就了商君,最重要的是她获得了男人的爱怜;而荧玉则以真心报商鞅的无情,令人动心。可是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价值却被忽视了。

我最想吐槽编剧的也莫过于此,表面上将白雪与荧玉描绘的十分出色,似乎是很尊重女性,但是商鞅大婚一节,充分暴露了编剧的男性视角,两位出色的女性,其自身的价值完全被忽视,通观全剧,她们的目的除了是为了成就商鞅,别无其他用处。

谈起这一点,就涉及到人物的设定。我并不是要求编剧要将所有的女性都刻画成独立自主的形象,我反对的是,在白雪和荧玉这两个角色的人物设定上,前后互相矛盾,使得后期人物的行动和表现完全同前期相背离,这种背离不是成长,而是没有逻辑只是根据编剧的爱好而行动。

白雪的人物设定,在早期是一位见识不凡的隐藏高人,有商业经营之才,有辅佐大贤之识,同时,她还具有着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编剧花了很多笔墨描写她的这些才能和开阔的格局。她爱上商鞅十分自然,拒绝和商鞅成婚,也是她能做出的举动,但是,在劝说商鞅和公主成婚时,编剧用力过猛,硬是想要把这样一位能干又大气的女性,塑造成一位为了爱人可以牺牲一切的情圣。

公主荧玉,是一位备受宠爱的小姑娘,有些娇蛮任性,但是还是识大体懂大道的,前有充作景监护卫女扮男装周旋魏国,后有拥护变法原谅商鞅对大哥行刑,至此的人物形象都是真实而丰满的,可同样在商鞅婚事的问题上,编剧为了体现她的深情,让她不顾一切要嫁给商鞅,让她的识大体懂大道通通消失不见而只剩下了娇蛮任性。

下面重点评论一下商鞅和公主成婚的这一段描写。

先说白雪相关。
白雪在知道秦公要把公主嫁给商鞅之后,很快就做出了退出的决定。之后二人在山间小溪有一段谈话,具体陈述了白雪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总结而言约莫两点:一是婚姻和爱情可以分开,两者不能共存的情况下,爱情才会更加灿烂更加惊世骇俗(这一论调同现在的小三真爱论多么相似啊!)二是商鞅是具有政治理想的人,离开秦国难以实现他的理想,留在秦国就必须要和皇室联姻。如果商鞅为了爱情放弃理想,则二人的爱情也将在琐碎的现实中变成互相的折磨。于此同时,白雪还做了两件事,第一是让侯赢回复秦公商鞅同意和公主结婚,二是自己离开商鞅归隐,并转告商鞅自己已经有了他的孩子。

白雪是有理想有事业的人,爱情怎么会是她生活中的全部?她可以不同商鞅成婚,但惊世骇俗的爱情怎么会成为她的追求,也不能理解她会放着洞香春等等一大盘家业不管而去归隐,她毕竟是白氏的唯一传人,她离开了商鞅,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同时,对于她越俎代庖让侯赢回复秦公,则同她懂情懂理的性格不相符合,反而化身成了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女人——我知道你不同意,但我已经采取了行动让你不得不同意。而孩子的设定简直是正剧里面一抹鲜红的狗血,无论春秋战国时期多么民风开放不注重贞洁,有了夫妻之实,却这么长时间没有行婚约之实,不管是大家闺秀白雪,还是名士商鞅,都不符合他们在剧中的身份地位。白雪在离开之时更是告知商鞅有了孩子,这么做究竟用意何在?她难道不知道商鞅知道了这个消息,只会更添几分内疚?对于商鞅和公主的关系难道不是雪上加霜?如此一来,对于商鞅的政治理想,难道不是多添一分变数?聪慧如白雪怎可能不理会这一层?这样一来白雪声称为商鞅着想为实现政治理想,却变成了两面三刀的小人。

再来说说荧玉相关,荧玉最让我吐槽的是她在与商鞅结婚这件事情上的坚持与任性。
荧玉明知道大哥对这桩婚事的反对程度激烈到要去守宗庙,但她大哥受刑痛恨商鞅的心理丝毫不加理解,对母亲希望她拒绝婚事的态度极度反对,表示“为何要牺牲的那个却是我?”,甚至不顾母亲病体赌气自请去守陵,以这种激烈的方式来捍卫自己所谓的爱情,而置亲情与不顾,实为极度自私。同时她明知商鞅已经有爱恋的女子,仍然要一心一意嫁他,甚至连正妻都可以不做,不但任性到极致,身为皇家唯一的公主,备受两代秦公宠爱的公主,连与生俱来的自尊与骄傲都不见了。

荧玉如此表现,对比她和景监去魏国时有勇有谋、自信果敢的形象,简直判若两人。曾经为了要不要杀公叔痤,和二哥对峙,最终被二哥的国家大义说服,而到了结婚一事,却来大发感慨身为公主为何不能有自由选择,那么之前荧玉所理解的国家大义都去了哪里?飞到爪哇国去了吗?

在编剧看来,白雪与荧玉的一切表现,就是为了衬托她们对于商鞅的深情,她们越是优秀,就越能说明商鞅的高大上,同时,这也是一切男性的YY:连如此优秀的女性都对我如此深情。

以爱情为唯一追求,以夫君为天的女人不是没有,剧中景监的夫人小令狐就是这样的人。但是小令狐这样描写就毫无问题,因为她的设定就是这样,既不矛盾,也不违和。可是一方面将白雪与荧玉塑造的格局开阔出色优秀,另一方面让她们紧紧的依附于商鞅,这就是编剧狭隘的地方了。

 4 ) 赳赳老秦 共赴国难

赳赳老秦 共赴国难”这是电视剧《新大秦帝国》中最常出现的语句。短短两句,就把秦人的血性充分展现出来,也让我等观众听来热血沸腾。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制王朝——秦朝,能在七雄并立的战国时代脱颖而出,继而吞并其他六国而统一中国,它“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四海之意,并吞八荒”的基础与实力究竟来自何方?在我们以往的历史经验感知中,自然将这一丰功伟绩归算于秦始皇,但事实上秦国的强大却得益于始皇帝的前辈们,其中秦孝公时代的商鞅变法就是基础。而《新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就是讲述这段历史的。

    看完这部长达51集的电视剧后,有几点让我感受很深,并进行了相关思考。

     第一,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战国时代的七个国家,基本上在都有很多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本就是当时还是半奴隶半封建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要求。而当时的秦国更是窘困,少梁一战后,秦国河西一带、函谷关被魏国占领,而整个秦国更有被其他六国瓜分的危险。在秦国国内,也是人口稀少、粮草紧缺。秦孝公赢渠梁正是在这种内忧外患中成为秦国君主的。
   

        为了使自己国家占领更多城池称霸四方,当时各个国家都在进行改革,如齐国以整顿吏治为主的“新政”、韩国申不害进行的“术治变法”,但这些改革都为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的综合国力,他们改革进行的深度、广度都不能跟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相比。秦国当时为什么能进行较为深彻的变法,很大原因是秦国当时随时都有面临亡国的危险,如果只是单一政策或条规的改变都仍然无法走出困境,倒不如来次风暴式的“大换血”。通俗点来说就人比如都要死了,还管什么痛不痛阿,先保命再说。

       第二,变法的主导力量和支持力量够强大。
       
      说到这点,商鞅的作用自不待言。但是更多地人却忽略了秦孝公在变法中所起到的杠鼎之力。变法之变,到底是阶级的重组、利益的重新分配,这自然会受到既得利益阶层的强大阻力与各种全新困难问题的出现。秦孝公一如既往地给予了商鞅极大的信任与权力。太子年幼时被坏人利用犯了法,商鞅依照律法将太子首傅、秦孝公的哥哥公子虔处以劓刑(割掉了鼻子)。试想如果没有秦孝公的鼎力支持,商鞅也不能把如此这位王亲国戚怎么样。再看看一百多年前的维新变法,其失败的很大原因就在于支持变法的力量不够强大。维新派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所以变法还未怎么开始就胎死腹中了。



      第三,百家争鸣和儒家缺陷的反思

      虽然之前知道“百家争鸣”一词最先来自战国时期不同的学派观念。但是始终对这一方面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上,不过看完此剧后就有了深刻的看法。在剧中,法家、儒家、墨家等学派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学术观念,每一派都能在学殿上自由表达己方的观点。这里不得不说下在某次学宫辩论中张仪辩驳孟子儒家学说的一番言语:“儒家大伪,天下可证:在儒家眼里,人皆小人,唯我君子;术皆卑贱,唯我独尊;学皆邪途,唯我正宗。墨子兼爱,你孟轲骂做无父绝后。扬朱言利,你孟轲骂成禽兽之学。法家强国富民,你孟轲骂成虎狼苛政。老庄超脱,你孟轲骂成逃遁之说。兵农医工,你孟轲骂为未技细学。纵横策士,你孟轲骂作妾妇之道。你张扬刻薄,出言不逊,损遍天下诸子百家!却大言不惭,公然以王道正统自居。凭心而论,儒家自己究有何物?你孟轲究有何物?!”

       几千年来,儒家学说都是以主流占据支配着中国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即使是现在,孔孟之言都还是大行其道。儒家学说,固然有可取的地方,但是其局限性和缺点却也越来越受到质疑和批驳,张仪当下的这番言语跟众人如今对儒学的思考就有相似之处。

       儒家学说,提倡的重要的一点就是“王道”、“教化”,强调要用道德来施政或者约束百姓。这种愿望可能是好的,但是实际上操作的可能性很差。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虽然礼遇孔孟,但终究没用他们的政治主张去治国,因为根本行不通。就如当下的中国,“三个代表”、“先进性教育”等理论不知给干部说了多少次了,但是有多大作用?贪污腐败包养情妇猥亵女童的干部照样一大把。

     第四,法制、法治、人治

         作为变法的主导者,商鞅的“法”的精神的遵守与执行让人敬佩不已。剧中,为了惩治民众私斗,商鞅下令抓捕七百余人重犯正法,这其中有老秦人贵族,最普通的百姓,还有刻国耻石之功的白驼老人,秦孝公嬴渠梁不忍一下子杀那么多人,于是跟商鞅有了一番对话:
   
        “不能变了?”“法令如山”
  “不能缓?”“法贵时效”
  “不能减?”“减刑溃法”
  “不能特赦?”“法外无恩”
 
      渠梁四问,商鞅四答,把法的本质和内涵表现出来。又如孝公临终前留下数道密诏,拳拳之心尽在指望自己身后能保卫鞅周全,类似这种先君密诏情节在各种历史剧古装剧中可谓比比皆是,往往是为了表现这些君王的未雨绸缪之英明,然而在这里,这些布置密诏却被卫鞅一一收回销毁,其理由是,“你有密诏,他有密诏,谁想抗命就抗命,国法何在,安定何在?”

     总之,剧中所展现的这种以法至高的精神,对人治的批判,是以往的历史古装剧都达不到甚至完全不能相比的程度。

 5 ) 叹息

感慨万千
改革真是从古到今的难题 总是有既得利益者的反对阻挠 改革者必要有大智慧大勇气 卫殃没有善终 时代之悲哀
虽然有他的局限性但已经是时代领先 可也意味着很多人都跟不上他的步伐

时间真是伟大而残酷 秦孝公四十多岁都去世 壮志未酬身先死 他若长寿卫殃也不至于那样结局
我们作为平常百姓 在国家大势无能为力 只能随当政者一点点改变 而改变总是要很多时间 可惜不能见证亲历。

公子虔这个人物也是很立体了 他也是确实是有公心 隐忍多年 虽然心中一直有恨 但理智还在 可惜他是太子首傅要受罚……他可以说是杀卫殃的最大力量了

 6 ) 商君曲

秦孝得商君,商君遇秦孝,千古君臣成矣。

君情如青山,我意如松柏。青山自巍巍,松柏不摧颓。
卓卓天地间,矫矫当有为。宝剑悬阁上,时欲出鞘飞。
虞舜有皋陶,商汤得伊挚,文王梦飞熊,穆公遇百里。
志怀洽芝兰,深言发聋聩。士为知音死,委身许驱驰。
君以弱冠年,受国危难际。君父因战崩,彷徨但忍泪。
秦地久征伐,甲士多衰疲。田荒薄稼穑,生民苦饥敝。
渭水无流通,仓廪无丰实。戈矛半折损,垂髫垄土里。
千村与万落,满目生荆棘。四代皆乱政,失土不能回。
六国贱与盟,窃图分割意。忧患塞肺腑,勒石铭国耻。
赳赳老秦人,岂效蝼与蚁?赤足履霜雪,徒手披荆棘。
坎坷坚猛志,茹苦不分离。沉吟期振翮,雄视扫四极。
弱秦变强秦,失土尽完璧。
君情如磐石,我意如金矢。磐石无转移,金矢去无回。
微躯投乱世,与君结知己。昭昭日月光,两心誓同一。
身举千钧力,为君负崔嵬。促膝三昼夜,九死不足惜。
变革摧枯朽,沉渣思泛起。独知敖於民,高行非於世。
说君何谓法,贤者更而不肖拘,智者作而愚者制。
便国不法古,利民不循礼。
赐我穆公剑,服我白布衣。强秦奉九策,疗我国中弊。
初拜左庶长,开府总相事。徙木立民信,什伍相牧司。
锡爵赏军功,僇力勤耕织。刑罚禁私斗,内耗国之忌。
论囚七百馀,临渭水尽赤。刑亦上大夫,黥劓太子师。
行法迄十年,乡邑皆大治。
再拜大良造,咸阳筑宫室。为田开阡陌,度量衡统一。
九年秦富疆,铸法成先基。诸侯来朝贺,天子致伯礼。
将兵伐魏国,卒割河西地。商君名千古,分土十五邑。
嗟乎兴我君,幸我生逢之。廿年惟披沥,经纶邦国计。
极心无二虑,谋公不顾私。
君永如青山,我终为松柏。人世历秋风,两鬓对望白。
顿首归园田,今怀退素志。何天不假年,山岳一旦摧。
中道忍弃捐,肝胆为裂拆。栋之既不存,梁将何安息!
困顿途已穷,城头日正垂。殽山归不得,五湖梦都碎。
策马向栎阳,举头望陇西。芦花飞似雪,边声入耳痴。
迢遥不见君,谁解相思意。魂魄待君久,握手共此醉。
壮心犹日月,鼎镬岂灭之!煌煌耀天宇,烨烨临秦地。
只身就斧钺,碎躯全素志。可笑弘舒辈,愧煞帝王师。

 短评

商君啊商君,你怎么就不想想你自己呢?

6分钟前
  • 瞧你内德行
  • 力荐

最难忘商鞅与白雪在雪中相拥同眠那一幕,本以为会五马分尸赤红一片,却是难得的干干净净不沾血腥。挺有重量的一部剧,赞美王志飞的演技。

7分钟前
  • 清炒黎蒿
  • 力荐

秦孝公跟卫鞅承包了所有哭点 大魏王承包了我所有笑点

10分钟前
  • Sami
  • 力荐

商鞅这个人刻画的太咋呼了。依法治国科普片

12分钟前
  • 蒜了
  • 力荐

刷过六遍的剧,必须要给好评!当年看得时候,真的是震撼到了!这是第一部让我看时激情澎湃,看后陷入沉思的剧。剧的大气磅礴、阳谋天下,在电视剧里非常少见~最难能可贵的是剧中对法制的阐述,放到今天也依然适用~用最能体现这部剧的精气神的一句话来结尾吧: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13分钟前
  • 墨语悠然
  • 力荐

台词和剧本,“彩!”

18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这部剧的质感简直棒呆

19分钟前
  • love&peace
  • 力荐

千言萬語,千言萬語。淹煎,孤絕。思想起,思想起,如之何勿思矣?鬥爭,批判,糾結。落差,塵世,出離,恍惚。此心盡碎,此情寸斷。夫復何言,夫復何言。

21分钟前
  • 芸青
  • 力荐

不要以历史观念看待一部历史剧,抛开一些拖沓的剧情不说,《大秦帝国》已算是一部恢弘大气、制作精良的佳作了。王志飞饰演的商鞅确实经典。

23分钟前
  • CEF94
  • 推荐

我今天又去重温了一下荧玉的片段……超爱这菇凉不解释……

27分钟前
  • 北溟鱼
  • 力荐

为我天朝历史剧编剧队伍中混进如此HX的人才,彩~~~不过编剧TX,你只是孝公的饭么,为什么他挂了之后你就不肯好好编了T T

28分钟前
  • claudia
  • 推荐

拍摄很用心,尊重历史,里面的爱国情怀表现的很好,对历史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3分钟前
  • 物理老师学金融
  • 力荐

记得里面一句台词:法治,诛行不诛心

34分钟前
  • 随随便便
  • 力荐

服化、色调漂亮,选角合适,王志飞老师的话剧腔太美了!原著台词风格鲜明,虽然作者夹带大量私货,但情节设计合乎情理,逻辑环环相扣,节奏热血精彩。史宅写的言情戏我觉得略尴尬,不多说,不过两个虚构女性角色都塑造得很好。当年“青山松柏”撩动少女心无数,史向糖自由心证,不得不感叹宅男真大手!

35分钟前
  • 二价铜离子
  • 力荐

我现在都开始爱看历史剧了吗……很好看啊 秦孝公这个鼻涕虫他一哭我就想哭……他快死那一阵儿更是看的我鼻涕一把泪一把……第一次觉得君臣之情比爱情还感人至深…还有我觉得商鞅这个演的我很喜欢啊。另外商鞅大先生在先秦是卫国人也就是现在河南安阳内黄人 原来我们的先祖这么牛逼来着呜呜呜…

38分钟前
  • 张恩灿
  • 力荐

好剧,难得的佳作

42分钟前
  • 一一
  • 力荐

小时候第一次知道商鞅,我就对他极为推崇。历史上常因其为酷吏而贬之,但我最欣赏的就是他的重刑。刑罚不是为了惩罚人而存在的,它是为了让人畏惧。如果现在社会的某些刑罚再重些,总能减少一些犯罪,比如人贩子。

46分钟前
  • ᥫ᭡້໌
  • 力荐

图大事而有静气者,难!

50分钟前
  • 组织找我谈话了
  • 力荐

演得最差的就是王志飞了。。。侯勇非常能带出历史的凝重感!

54分钟前
  • leafwei
  • 推荐

喜欢上了侯勇,喜欢上了商鞅,崇拜上了秦孝公

59分钟前
  • 平叔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