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后半段的折腾情节,大家就不要纠结加内伤了,从历史上来说,若曦必须在雍正当上皇帝后三年内死掉,她不死,老八就没法儿死,所以为了历史上雍正四年倒下的老八,若曦必须抓紧时间闹抓紧时间死,至于深层原因,详见第2条
2、作者是一个特现实的人,不愧是学经济出身,对数字对时间忠贞不二,连带连假账也舍不得做,笔笔都要落回实处,一笔虚的也舍不得,也可见作者的自许程度,不屑与空架野史小说为伍
3、看完电视剧,觉得即使嫁不到雍正,嫁个吴奇隆也是可以的,外刚内柔那不是全民梦中情人的范式么,所以我估计只要吴不是太忙,他的再婚问题应该可以迅速解决的,马雅舒你有眼无珠啊
4、作者受红楼梦影响太深,处处见红的影子,到处搞隐笔也就算了,连宝玉哭灵也挪上去了,这能说是从侧面来说印证高鹗还是成功的么?不过作者写的哭灵比高鹗的进步,这倒是真的
5、若曦其实身上应该有很多作者的影子,不同之处就在于比作者较为不现实,小说里的主角,实际上多是作者情绪的一种自我流放,现实里的人趋利避害,小说中的人大可去求真求死了,所以写小说那是奢侈的享受啊,心血不足的人没法儿写
6、这部小说与众不同,大概在于当时作者一种完全内向封闭的态度,一种情绪郁结于怀中,于字里行间缓缓渗出,初看只觉平淡无奇,看个十几遍觉得到处是血泪,啊作者,你不内伤么,我看都看得头痛了,想得太透彻人会难受的
7、伤痛也分高下,复杂也有等级,所谓过犹不及,用来形容一众清穿或者宫斗小说极为合适,步步写于06年,之后续者有之,仿者有之,无出其上者的原因就是,步步复杂和伤痛得都恰到好处,而且作者坚决落实史实,这无关手法文笔,只说明作者档次不同而已。复杂好学,伤痛好学,连带理智清冷郁结都好学,只是档次,这个,没法学啊
8、比起一众类似小说,这部早期作品明显不是为了写故事而写的(有几部较为出名的小说真的是为了故事而故事,复杂的人头痛死了,作者一心只担心读者会比他聪明似的,把情节往死里整啊),因为故事都不连贯,作者只是非常聪明的选了几个史实来落点,她么,似乎是在写穿越,其实一点也不穿越,似乎是在写历史,其实基本就是抄历史,似乎是在写言情,其实笔笔情都经不起细想,桐华大人,你纠结的是人心的真假呀,其实你隐隐觉得那都是假的,但又不能都是假的,譬如唯一真到底的十三,你也认为他境界太高,其实不存在,对不?
9、看完那个悲催的大结局,我想,喜剧各有各的欢喜,悲剧却都是相似,世界上yy起来最美的事情,莫过于你不想了就抽身了(死了或是穿越回去了),然后看着爱你的人在你身后惊怒痛悔惋惜遗憾哀嚎彻骨相思……而且由于你死了或者穿了导致这状态无限延长直至永远,这待遇,即使死了看不到,想想也要暗爽到内伤啊,若曦不是这样的么?绿芜不是这样的么?明慧不是这样的么?若兰不是这样的么?连带诸男,如果把江山看做他们的爱,其实整部步步浓缩起来也就三个字:得不到,而已
10、至于女主角,其实你们就不要觉得她可怜了,作者已经爱死她了,处处都是VIP待遇,所有人都爱她,都为她,即便要死都是缓缓的寿终正寝,还是在桃花树下一边赏花,一边在十四的怀中死的(想想绿芜淹死,玉檀蒸死,明慧烧死,若兰困死,若曦同学完全就是神仙级待遇!),还到处有人给她销户,不用操心扰乱清史的bug,同学们,待遇啊!这世界上,最无上的位置不是皇位,不是霸主,不是富豪,而是至始至终的主角
借工作之便,提前于湖南卫视首播前看完了全部的35集,平心而论,虽然收视率成绩也许不会特别出众出彩,但相对高端的定位,并不妨碍本剧将成为国内穿越剧的经典。没有对历史的恶搞,反而处处体现作者及制片方对历史的尊重态度,本剧立意远高于其先热播的宫,而是探讨了爱情与自由的思考博弈过程。
本剧可以说是刘诗诗二次挑大梁,出道之作月影风荷仅是啼音初试,而步步才是她真正的事业转折点,尤其此剧中性格的转变,前段天地不怕到后期谨小慎微,大段的心里独白,对演技是一次很好的磨练,刘诗诗出道时被称为小刘亦菲,但她过于清淡出尘的相貌却是她大红的障碍,不过我却真心喜欢这个清纯的小女孩!
剧中演员表演均不错,除了十四和十的扮演者林更新和叶祖新的演技仍稍显青涩,其余的演员皆有惊喜。八爷的嫡福晋石小群的气场强大,新年接御赐挥春一场戏震得住台面。刘心悠的侧福晋,性情寡淡,素雅不沾尘埃,只有谈及爱郎和妹妹,才会泛起涟漪,但为挽回妹妹面子,马上表演却判若两人,巾帼不让须眉。刘雨欣的明玉,浓妆娇媚,是个厉害角色,与若曦数度争斗,却也放不下十爷的柔情。文雅的玉檀可以说是若曦入宫后出现频率最高的女配,虽逃不了蒸刑的下场,但对九爷之心却也触人心弦,间接促成了若曦嫁于十四的结局。郭晓婷的敏敏格格,一曲红梅舞,让十三此生自是难忘。一众女眷中觉得比较逊色的是绿芜,戏份不多,郭珍霓的长相不算上佳,作为十三的红颜知己,却至死也未能真正明白十三的心,甚为可惜,却是养蜂夹道十年相伴其情可嘉。总之得以结论本剧的女人都是痴心的。
再说男角。两大主演自不必说。郑嘉颖出身TVB,这个被无数剧集磨练出的人,演起极重感情温润如玉的八王爷倒也收放自如。花前月下怀抱佳人掌灯夜读,大草地上卿卿我我恣意缠绵,新年雪夜中携手漫步默默随行,鸿雁往来玉镯定情,好一派浪漫光景!从欣赏到怜爱再到交心,虽被姐姐拒绝,却在妹妹身上找到向往已久的那份悸动。吴奇隆的四爷,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爱说大道理,但也深谋远虑,嫉恶如仇,吴奇隆的角色演绎其实是释放了他天蝎座对爱情的全部理解,对若曦发起的礼物攻势,雨中为若曦撩袍避雨,霸王硬上弓的星夜强吻,耳提面命的教育提点,强烈的占有欲,让离开了八王爷的若曦最终心驰神摇,痴心托付,这爱,爱的深沉,爱的心惊,爱的彻骨!除此之外,九爷的阴狠,十爷的可爱,十三爷的士为知己者死,十四爷的青涩,一众帅哥各个性格鲜明,让人赏心悦目,过目难忘。
剧情方面,前几集节奏较快,很容易入戏,进宫后的剧情节奏逐渐放缓,重在抒情,使人有较多的回味空间。按李国立导演的风格,向来在小惊喜小幽默上颇有心得,张晓与马天宇的对白,恶搞了一把自家的怪侠一枝梅,还有若曦撞马,被十四爷捏脸,点心暗算四爷等诸多细节的设计不禁让人莞尔一笑。
服化道方面唐人素来制备精良,色调搭配、置景、镜头运用、打光及后期调色很有工笔画的细致美感。剧中三首歌曲均不错,胡哥阿兰对唱的片头曲琅琅上口,颇有传唱度,初版的片尾曲为诗诗的等你的季节,气场不及插曲三寸天堂来的哀婉大气,不知播出时到底是哪首。总之都很喜欢,也很符合本剧的意境和情节,OST也是配合剧情精心制作的,期待CD!
不在此剧透,缘起缘灭间,黯然回首,那人已消失于灯火阑珊处,无尽唏嘘皆因情!
PS:关于结局,目前这版与原著有所不同,相信步粉们早已从各个渠道了解到了有关回到现代的戏份。之前和制片方在谈的时候,也很能体会他们的纠结,他们也非常想尊重原著,但电视剧和小说是不同的两种载体。想想各位不能只关注主角吧?特别是那些相伴若曦成长的阿哥们,那些没看过小说的观众还是需要有知晓权的,尤其当女主角已死,这戏该如何交代?小说可以一二三四五,寥寥几笔,一位阿哥一句话便可总结,但电视剧是要通过故事来呈现的,所以穿越回去是一种解决办法。当然,步粉们也不必担心,本剧的结局和《宫》完全不同,并非HAPPY ENDING,而是会给你一种全新的感觉。详细结局请以播出版本为准。
《步步惊心》火了,刘诗诗吴奇隆郑嘉颖不管有么有争议也火了,看过小说,觉得这部戏还是十分尊重桐华的故事的,服装造型十分精致,演员选择也挺到位,有人在网上黑刘诗诗不漂亮,其实桐华也从来没说这女子漂亮,若曦的美,是如梅花一样倔强的魅力,而不是倾国的容颜。
书里从来未描写过这女子绝美,阿哥们也没认为这女子绝美。
他们爱她护她,只是因为她是马尔泰若曦。
《步步惊心》在豆瓣上200多条影评,四爷党,八爷党,女主的粉丝各自为他们呐喊着,文笔美的,情感真的比比皆是。
对我而言,喜欢四爷的深情腹黑,也欣赏八爷的温良如玉,羡慕老十的单纯简单,也感动十四的无怨无悔。
他们对若曦的感情不能拿深浅去衡量,那是若曦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人,每一个都不能缺少。
在这,我要说的是十三,是这些阿哥里若曦唯一真正的朋友,是能文能武崇尚魏晋之风潇洒不羁的君子。
我不是四爷党,不是八爷党,我尊重若曦自己的选择。
对老八,用心爱过,只是爱没刻骨便无可奈何的错过。
对老四,情根深种此生不悔,她马尔泰若曦不是没有生死相随的勇气,只是生死相随的是老四而非老八。
然而,最让我感动的却是十三对若曦的感情。
男女之间不一定非得是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也可以是红拂女和虬髯客,无关风月,只为真心。
他们可以交心,可以大醉而归,可以十几年不变的相互信任,可以在面对生死的时候面不改色地为对方献出生命。
这样的情感不是爱情,却更加伟大和无私。
老四,老八,十四对若曦的爱是出于男人对女人的本能,他们爱她的才情,爱她的温柔,爱她的与众不同。
可是若曦真正的现代人的思想却只有十三能够明白能够理解。
他对她好,他对她生死相托不是局限在爱情上,而是出于对她精神世界的认同。
这一点,恐怕老四都不能与之相比。
最后,他背叛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四哥,帮助若曦出宫,这是因为,他完全站在若曦的角度看待问题,他要的不是这个女子陪伴他孤独内敛的四哥就够,他要的是她自由自在的生活,简单而快乐。
就像他在中秋之夜于若曦对饮时殷殷切切地叮嘱她不要卷进他们兄弟的战争,那些后果是他们自己的,不应该由她承受。
我太喜欢这样的男子,无拘无束却情深意重,他不能潇洒一生的原因只因他放不下生死相交的老四,不忍他独自面对前面的刀风血雨。
可是命运对他太过残忍,十年囚禁,当年意气风发的十三心境苍凉,绿芜的决绝而去更加让他痛彻心扉,最后连若曦都离他而去化为黄土,而他却那么无能为力。
时常想,这男子,若不是生在帝王家,该会有怎样精彩自由的人生。
对若曦而言,遇见老八,爱上老四是她的幸或不幸,我不得而知。
但是,遇见十三,相知相伴是她最大最大的幸福,对一个女子而言,一生能有这样一个挚友,此生无憾。
一部影片是否热播有很多因素,剧情好,以情动人,可以叫座;同样,剧情不好,但演员有很多粉丝,或者长相靓,具备娱乐精神,也可以叫座。我只能说,《步步》跟《宫》只是分属这两者前后而已。基于这个解释,我起码还能想通《宫》能收视率飘红的原因,否则我解释不能。
这两年,大陆的电视剧集,天雷狗血小白的片子遍地开花,有时候忍不住让人质疑广电总局审批时是否瞎了狗眼!因为这个原因,本人很少看电视剧,很少关注电视媒体。所以注定,我对《宫》的评价很有限,因为的确《宫》我只看了前面两集就看不下去了,就我的评价,用一位童鞋的话说——入不了眼。
可是,这些也都是个人喜好罢了。没有人能强迫别人改变喜好,所以我很少说是非。但是因为写这个因为一时之气而就的影评,我也不想多说啥自己的好话。的确,我是忍不住吐槽了。
经常在各个文学网站厮混的童鞋们都应该知道“清穿”小说的三座大山,其中《梦回大清》《步步惊心》是确定的两座,另一座各有说法,有的说是《独步天下》,有的说是《瑶华》,不一而足。以上例举的文我当年都一一看过,的确是好文。我说“当年”是因为这几部小说从发表到现在的平均时间是5年左右了。《步步惊心》的电视剧我从头看到12集,可以说几乎90%以上的尊重原著。所以,so,喜欢《宫》的孩纸们,请别再诋毁《步步惊心》抄袭《宫》了,事实摆在眼前,说瞎话也要有个下限。这样睁眼说瞎话,只会贬低自己,也会给《宫》造成更多的负面影响。不过是比《步步》更早在电视台播而已,先入为主是可以允许的,但歪曲事实就不是好孩子了。何况,《步步》的编剧本身就是原作者,有自己的原著摆在那里,她为什么要去抄袭《宫》这样的娱乐片呢?不管怎么说,《宫》的剧情单薄是公认的吧?她放着自己当年叫座又叫好的原著不去参照,干什么非要去抄袭《宫》呢?除非是脑子被门夹了,不过看桐华这两年的文章,以及她“燃情小天后”的昵称,我觉得,这似乎不是她能做得出来的事情。
本人虽然几乎可以说没看过《宫》,但却有个很喜欢看《宫》的表妹。因为关系亲密,前段时间都一直怂恿我看《宫》,逼着我听她讲《宫》的剧情,不瞒各位看官说,实在是非常的痛苦。表妹系90后的孩子,喜欢欢乐养眼的片子,跟我完全不是同一个派系的。本来,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我也不打算去评论什么,但说实话我真担心《宫》这部片子教坏小孩子,剧情对白雷也就算了,个人看法不同而已,但《宫》的编剧对历史的歪曲,实在是让我这个熟知清史又在晋江上写过一点点文字的人出离愤怒!
关于康师傅:
《清史稿》评论康熙: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于戏,何其盛欤!
单凭这段评价,但凡认识字的人都应该知道,历史上的康熙他是个明君,绝不是某剧里被篡改得令人叹为观止的昏君。后世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时候容易主观,但写史的人,是绝对有良心的,所以以上《清史稿》对康熙的评价绝对可以作为依据。我真想感叹,于妈呀~请别侮辱我心目中千秋一帝的形象,小心他老人家诈尸,从地底下爬出来当厉鬼吓到您!
关于四阿哥胤禛:
关于清世宗雍正,史学界历来评价毁誉参半。他是公认的一个勤政亲躬的皇帝,登上皇位的缘由成迷,有说是康熙遗诏,有说是篡位;他对清朝的整个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摊丁入亩,整顿吏治,耗羡归公,设立军机内阁,都是他对朝政改革的贡献。这位康熙皇帝的第四子,康熙评价其年幼时期“喜怒不定”,从小由康熙的皇贵妃佟佳氏教养长大,与生母德妃生疏,即位后更是与生母反目对立,嫡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祯因所属派系不同,最终也反目成仇。他是真正的孤家寡人,称孤道寡。易中天对他的评价说:“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无情。”;““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也许夸张了点,却是对雍正治国的公正评价。”;““雍正无疑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也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他感情丰富,意志坚强,性格刚毅,目光锐利,而且奋发有为。”——《品人录》梁希哲说雍正:“他那有血有肉、充满着矛盾的思想作风和性格、嗜好,包括他的为人、处事,都有鲜明的个性,无不给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清帝列传—雍正》
这些评价足以说明雍正的性情,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我以为是恰当的。写清穿小说的作者们都偏好把胤禛塑造成一个沉默寡言,不喜是非,情根深种,感情丰富的形象,虽然有意淫的成分在里面,但根据众多史学评价,并非不合理。《宫》里塑造的胤禛,我真的觉得,完全没法看。阴狠毒辣太过,全然无正面性可言。而且你说这么阴狠毒辣的一个人,怎么会娶那么笨到想掐死算了的福晋?莫非康师傅那么没眼光?于妈剧本里塑造的这个角色可以说跟真正的四阿哥胤禛相去甚远,有失偏颇。这不是历史上个性鲜明的清世宗,也非众多清穿作者笔下的那个血性情深,又心狠冷面的四四。于妈亲手塑造的这个角色,可以说把胤禛给毁了个干净。所以,我才说,看《宫》的童鞋们请不要对号入座,你们可以把它当成是娱乐剧架空剧来看,但很抱歉,他不是胤禛。
关于八阿哥胤禩:
作为失败者,历史是严苛的。但有一点,史书记载,康熙第八子胤禩,为人谦和,无骄纵之气,广结善缘,群臣称道,被誉为“八贤王”。杨珍在《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中道:允禩各方面的情况足以表明,他绝非是一“柔懦”、“软善”“易于挟制”之人,而是颇有领导才力,善于博取众心。事实上,允禩也有极残忍的一面。他不遵皇父 “诫酒之训”,在家常常酗酒,“醉后要乱打人”,曾将同其乳公、乳母结怨的御史永(雍)泰痛打[注:《文献丛编》第3辑,《允祀允礻唐案?秦道然口供》, 另参见《清圣祖实录》卷235,康熙四十一年十月癸卯]。雍正三年(1725年),护军九十六因“不遵伊之指使”而被“立毙杖下”,王府长史胡什吞“以直言触怒,(允祀)痛加{上竹下垂}楚,推入冰内,几致殒命。”如此凶悍之态,与其平日的作风举止,大相径庭,真实地反映出允禩本性中的另一面。同时,也表明他在大多数场合下,具有较强的克制力,比较冷静,能够将性格与伤风中的暇疵与弱点,尽可能地藏而不露。
易中天《品人录》里评论胤禩:允禩究竟犯了什么滔天大罪,该受康熙、雍正父子两代皇帝的一再打击和压制?杀人放火?贪污受贿?谋财害命?弑君篡权?都没有。他唯一的罪过,是德才兼备,以致老王夸赞,群臣拥戴,诸多阿哥爱护,成了皇子中出头的椽子,这才被康熙视为肉中刺,雍正视为眼中钉。因此,允禩的罪,无妨叫做“有才有德罪”,或曰“德才出众罪”。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只是这风来自父兄,便不免让人伤心;而这一父一兄又都是皇帝,就不但让人寒心,更让人惊心了。“胤禩实在是太冤枉了。”;“平心而论,雍正和胤禩都有才干当皇帝。”
因此,根据历史的描述,与个人创作,众多清穿小说里的胤禩都是温润儒雅,谦谦君子之风,情义深重,擅断心计。《宫》里塑造的八阿哥胤禩,居然是霸道又活泼的,活脱脱一活宝。听我表妹跟我叙述《宫》里的一些情节的时候,我都忍不住再三询问:这剧情是真的么?其实很想吐槽我表妹两句,不知道这孩子是不是瞄着冯绍峰俊酷的外表就不管不顾了,唉,我也不知道说啥好了,真是愁死人了!
关于十三阿哥胤祥:
史书评论说:“诗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可见十三郎是何等惊才卓绝的人。历史上对于十三阿哥的评价几乎都是说他才学卓绝,又有浪漫情怀,潇洒恣意,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少年时期备受康熙宠信,后因废太子被牵连,备受冷落;雍正登基后,大受重用。他也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回报了雍正的重用厚爱。
清穿小说里的十三阿哥,几乎都是恣意飞扬的,是笑容阳光明媚的少年,是不拘小节,浪漫又才华横溢的。《宫》里是否有十三阿哥这个角色,我不太清楚,因为在表妹的描述中,很少提到,就算有也是个面目模糊的路人吧。不过也幸好,起码没被糟蹋。
关于十四阿哥胤祯:
胤祯因自幼于生母德妃身边长大,颇得生母宠爱,跟亲兄弟四阿哥形成鲜明的反差;少年轻狂,春风得意,说的就是十四阿哥吧。康熙众多皇子中,康熙对胤祯是有很鲜明的喜爱的,他曾说:一众子女中,惟十四子胤祯最肖似于朕。所以,康熙五十七年,胤祯被封为抚远大将军,远征青海。
我表妹在跟我聊《宫》的剧情的时候,我记得我曾专门问过,胤祯出征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表妹说貌似没介绍,但应该是晴川穿越过去没多久。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女主角穿越过去貌似是康熙四十七年,结果前面没多少集十四就外出打仗,不知道历史的还没啥,对于熟知历史的我,实在是被噎到无以复加,难道十四也穿越了?提前十年时间成为大将军王了?
小说不是那么好写的,编剧不是那么好当的,历史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观众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听到表妹说《宫》里太子的废立居然是因为大婚烧死了十八阿哥?!拜托!就算不知道历史,找理由的时候能否稍微靠谱一点?真当观众是猪脑子啊?说句侮辱智商真是不为过!
历史上有清楚的记载,十八阿哥是病死在宫里的,而当时康熙正率领太子八阿哥等人游幸塞外,并未来得及回去看十八阿哥最后一眼。康熙对于这个幼小乖巧的儿子的薨逝是很伤心的,而当时太子还饮酒取乐,并且窥视康熙营帐,这才导致康熙震怒,一废太子。
就算康熙朝的废太子品行不端,但也绝非是个草包,脱线的白痴啊。废太子是康熙亲自教养的儿子,因敬重早逝的孝诚仁皇后而一出生就被定为太子。康熙亲自教养的太子是个草包白痴,你教康师傅情何以堪?!
要对比史实的话,《宫》可以说完全是没法看的,而且剧情崩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之前的文字里,本人已经很详细的例举了。可能又有《宫》的小粉丝们要忍不住跳脚了,什么“要看历史,去翻史书去”啊;什么“电视剧就是拿来给人娱乐的”啊;什么“历史上的一些东西本来就含混不清”啊。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姑娘们啊,人可以跳脚,也可以强词夺理,也可以不理智的谩骂,但事实各人心里自知。所以别再诋毁《步步》抄袭《宫》,OK?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你们历史知识缺乏,甘愿看《宫》这样完全无史实的娱乐片,我们不勉强,也没必要非要把两者掐出一个高低来,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个道理姑娘们可懂?
以上的文字皆为《步步》辩驳澄清抄袭一事。
下面我们来说说《步步》的成功之处吧。至少说句实话,近年来大陆拍的各色电视剧集,我已多年未关注过了。实在是天雷狗血小白集一身的电视剧太多,我不想被侮辱智商。
其实我是消息很闭塞的人,直到《步步》上映,我才在微博上偶然看到相关消息。于是作为《步步惊心》原著的忠实读者,关注了一下下。
看了前面两集之后,没有比较突出的不适症状,觉得台词也算过得去,除了开篇那一句“脑电波”雷了一下下之外,目前没发现什么雷点。刚开篇的时候,剧情相对而言更现代一些,女主角稍稍有些小白,尤其前两集里的内心独白,跟原著有稍许的出入。不过好在后面随着剧情的深入,也算渐入佳境了。现在看到12集,目前的剧情而言,相对平缓,情感戏也算是蜜月期,相信随着剧情的展开,这部影片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还原原著的大气哀婉。《步步》的成功之处,本人以为,有以下几点吧。
首先是原著很好,很有口碑,并且剧本最大限度的尊重了原著。而原著是很尊重历史考据的,so,至少《步步》是靠谱的。《步步》追到现在,至少对剧情的安排合理,松紧适合;情节桥段不白不雷,不累赘也不会觉得是为剧情而剧情;文中一些经典对白都在剧集中有所还原,并且在剧情上最大限度还原了原著,这对《步步》迷们来说是最大的欣慰。老实说因为《步步》的原著原本就聚集了很多粉丝,所以《步步》搬上荧幕,大多数的粉丝肯定是要关注的。但这种关注能造一时的人气,却并不能持久。若剧本禁不起推敲,很白很雷,并且对原著不尊重的话,恐怕会非常适得其反。《步步》最大的成功源于它的剧本过硬,禁得起推敲,它是靠讲故事来吸引人的,就算你没看过《步步惊心》的小说,也能很快被电视剧本身吸引住。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其次,也是作为电视剧很出彩的地方了,《步步》选的演员,说句“恰如其分”不为过。本来会很担心吴老大演不好老四,会把这个形象再毁一次。但在看过开场那一幕“惊马”之后,他的马上英姿,因若曦故意惊马当道所引起的不快和冰冷,非常深刻恰当的表现了出来,铁汉柔情,非常精准的掐住了我的死穴。然后是八爷,郑嘉颖的形象塑造是成功的,书中那个温润儒雅,含笑春风的八爷这才算是活了过来。虽然说郑嘉颖略显老了一些,但不得不说,如果让年轻的演员来演胤禩,恐怕还真压不住场。郑嘉颖真的是把胤禩的心理和性情揣摩得非常到位,看过之后,就不禁让人觉得,嗯,风光霁月的八八就该是这个样子的!此外,十三爷跟十四爷是很大的惊喜。刚开始还不觉得袁弘版的十三出彩,也觉得不如想象中的胤祥帅气阳光,但随着剧集的深入,他是真把十三的洒脱不羁,飞扬恣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他的一些小动作,一些小表情,演活了十三。林更新的十四演得很可爱,胤祯的执拗,对八爷的维护,与亲兄长的矛盾冲突,都表现得很到位,不矫揉造作,也不为情节而情节,实为难得。
另外说说女眷吧,若兰着实把我惊艳了一把。书中那个有着怨恨,有着遗憾,活的淡漠寂寥,又充满哀凄的若兰,活脱脱还原了。她淡淡眉宇间的寂寥,怨恨哀愁表现得恰如其分。刘心悠对角色的塑造很到位,一个如兰清芳,如莲幽雅的女子,如何能让人不爱!敏敏格格,草原上的恣意儿女,她的血性,她的不拘小节,她的直爽大方,都把这个角色刻画得细致入微。那样一个爱笑的女子,因为爱上十三,注定哀伤,注定痛苦,所以看到片尾的时候,若曦抱着她哭泣的场景,让人忍不住动容。八福晋的扮演者石小群,相当有气场。历史上记载的八福晋,是善妒的,是彪悍的。小说里的八福晋,是个为爱决绝,全身心付出的,她的善妒,她的彪悍都是建立在她的为爱付出之上的。所以,当最后,雍正逼迫胤禩休弃八福晋,责令她返家思过时,她选择了最惨烈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不能相守,她宁愿玉石俱焚。电视剧里的八福晋,至少很有气场,也许是高潮并未来临的缘故,稍稍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最后我们来说说若曦。若曦的扮演者刘诗诗,因扮演仙剑奇侠传里的龙葵而走红。但其实我对她有印象是源于唐人的另一部电视剧——《少年杨家将》。她在里面扮演的是杨四郎的妻子罗氏女。台词不多,出场有限,但我就是一眼记住了这个角色。因为她把罗氏女的气质诠释得很立体,哀婉的,凄苦的,又是坚贞的,大气的。但那时候,我是不知道这个扮演者的名字的,只知道有些像刘亦菲,但细看又觉得不像。后来丢手之后也就渐渐遗忘了。后来又一次关注,是一次在写文的时候找人物形象资料的时候。那张图片后来知道,应该是《聊斋奇女子》里的辛十四娘。众里寻他,一眼中的。她或许没有惊艳的外表,没有代表性的美貌。但,刘诗诗你看久了,就会觉得她是很耐看的女孩子,那种温婉细致,清芳婉艳,是从她的眼神,她的表情里透出来的,越看越美。反观某些第一眼很惊艳的女演员,多看几次就总会觉得矫揉造作,审美疲劳了。刚开始看的时候,其实是觉得她演得不够到位的,看到第五集的时候开始觉得渐入佳境,到现在的12集,基本上也就跟心目中的若曦的形象重合了。她是气质跟若曦很像,正如原著作者所说的那样,“她演出了若曦的精神。”
说过了剧本跟人物塑造,最后我们来说说《步步》里精致的服饰造型,以及片头片尾曲。
《步步》里的服饰造型,懂点历史的人一看就知道是靠谱的,贴合历史的,很显然是考究过历史的。《宫》里的服饰我就不说啥了,旗人穿的旗袍居然改良到这种程度,也算是我孤陋寡闻了。另外还有那个雷死人的“大拉翅”发式。《步步》里无论是服饰还是发式很显见的都是精心考究过的。尤其让人贴心的,是人物的服饰对人物塑造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若兰的衣服,几乎都是很清淡的样式,颜色也是,刺绣锦缎的花样子,不是兰花就是莲花,这正跟人物性格暗合。而若曦的衣服,初时比较偏鲜亮明快,跟人物性格比较暗合。入宫以后,身穿的宫女服饰,以梨花或桃花做装饰,偶有松竹,显得清新脱俗,梨花清芳,桃花婉艳,松竹更是高洁,很好的烘托了人物的品行。还有各位阿哥的皇子服,穿上之后各个英武不凡,个性鲜明。另外就是十三的服装非常赞,几套衣服都很适合十三的品格,他得衣服多以宝蓝色和深蓝色为主,偶有天青色点缀,把十三的飞扬恣意,洒脱无拘刻画得很好。
另外就是三首音乐。片头曲《一念执着》和片尾曲《三寸天堂》以及插曲《等你的季节》。虽然少,但歌词都不错,尤其片头片尾曲,很好的扣题。片头曲里的部分歌词,引自原著小说,词句精巧,含义回味悠长;片尾曲里,高潮部分那几句,让人唏嘘不已,让人很好的看到了若曦的心理旁白,她的无奈,她的凄凉,她的进退不得,她的心痛,丝丝缕缕,一一入扣。片尾曲的旋律哀婉大气,很大程度上烘托了整部影片的主线气氛。
其实对这部片子,不是没有遗憾和失望的地方。比如十阿哥的扮演者的演技稍显青涩,刘松仁扮演的康师傅威严有余,大气有余,但慈爱不足,一定程度上让这位千古一帝打了折扣(我最爱的康熙,是陈道明在《康熙王朝》里扮演的那个,但那毕竟是严谨正统的历史剧,没啥好比较的),比如说十福晋明玉,娇憨有余,任性有余,却不够灵巧,不够泼辣率真。但总体来说,有这些好的地方在,那些些微的不好,就统统原谅了。
所有的部分都一一评述完了,喜欢《宫》的孩子们,还要掐架么?要掐架可以,本人奉陪,但请拿出凭据,无理智的谩骂请停止,强词夺理的叫嚣也请小声点。有理不在声高,话正不靠谩骂。等你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再来掐架,本姑娘奉陪到底!但提醒你们,别用你们的无知,别用你们白目来泄露自己的NC。
其实何必呢,早说了,青菜萝卜,各有所好罢了。两边的姑凉们,都停下吧,消停点看片子不好么?其实演员都是无辜的,就算有错,也都是剧本的错,所以都不要人参公鸡了吧。请各位《宫》的粉丝姑娘们,不喜绕道,别再无休止的谩骂诋毁了,你走你的阳关道去吧,我自过我的独木桥。
细节处理的很好。被第二集那个若熙看着各个爷谈笑风生而联想到他们以后命运的画面惊到了。喜欢十三跟若熙的感情。很多人物微表情的捕捉和特写,跟原著很像。
将五年前的影评看了看,在播出之前,大家对它争议还是蛮大的,也有人断言,在当时多部优秀影视作品里,步步惊心定不会脱颖而出。然而,谁又能料到,今日步步惊心会成为经典的小说改编影视作品。去年故宫大雪,几张照片便勾起了无数人的回忆,有关于步步的回忆。
时隔多年回头看这部剧,刘诗诗的表演开头略显浮夸,但到后面的虐心虐身情节就比较好了,或许大概可以说是被虐才是真绝色吧。我印象最深刻最喜欢应该就是若曦回到现代在展览上与吴奇隆饰演角色(四爷转世?)相遇的戏码了。我真的好喜欢刘诗诗的虐心情节,我估计有毒。
穿越的幌子,清宫的老套,但雍正登基后明争暗斗表现的确精彩;布景服装道具都算精心,只是人力不足场面小气;最大缺陷在故事架构及眼界立场——这马尔泰若熙的矫情也算惊天动地了,哪有半点现代女性的样子。3.5星
看过以后印象深刻的一部剧,里面人哭的时候让人肝肠寸断,女主死的那段真的骗了我好多眼泪,将将死之人刻画的入木三分。步步应该是书改编剧最成功的例子之一了,喜欢步步就是因为它除了言情之外还有一丝莫名其妙的比类似剧多出的那么些内涵。而且,不喜欢宫廷剧里女主过的没大没小,步步就表现得很好
昨天夜里看第20集十三被幽禁 大半夜一个人哭得稀里哗啦
穿越剧的巅峰,无论是服化道,还是剧情,演员,歌曲都无可挑剔,若兰和若曦死的时候,哭惨了刘诗诗就是若曦,没人会比她更贴近人物,就像桐华说的那样,刘诗诗就是一朵皎皎木兰花🌸
演员表演的太到位了,很赞啊!!!帅哥好多啊,人物刻画十分细腻,尤其是两个男主,那个眼神啊!!!唐人拍的果然好,期待会有更好的作品
不要求全责备,还是很不错的。从整个小说很好的故事框架,演员细腻精湛的演技,到精美的服装道具,唯美动听的主题曲,绝对不是偶像剧可比的。当然如果你更属意宫那样的轻松打闹也无可厚非,那么步步惊心应该不适合你了。步步绝对是2011年最值得一看的电视剧。万千旖旎,只为不负你的等待!
喜欢这部戏,吴奇隆的演技没得说,那个时候正事吴奇隆事业顶峰了吧,又帅演技又成熟,刘诗诗也很棒,只是长的一般脸,演技也还可以。袁弘也不错,林更新一副表情从头到尾,真的烂的要快进,还好是配角。刘诗诗这个角色比仙剑里面演的好。这部剧成功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剧情,真的是步步惊心。
看到很多恶意的一星,实在忍不住冒个泡...这剧制作水平算不错了.灰常有感觉啊~
曾经有一部《步步惊心》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我看了《步步惊心:丽》,我欠刘诗诗和整部剧一个道歉。
穿越剧最爱的一部,刘诗诗演技大赞,演活了若曦,经典长存~每逢下雪,总会想起若曦,经典如是也
在我心里,是一个经典。那个时候高三,回家周末很短,都会看几集。后来毕业了,好好的看了完整的,最后哭的稀里哗啦。疼痛,感受着若曦的一生,最后的香消玉殒也是一种解脱。最后几集每看一次都会哭。我知道这里面打光不太好,女主角刘诗诗用的是自己的演技来征服我的。从那以后就喜欢了刘诗诗
懂得尊重的人,也值得尊重。
依着小说追来,我看到片花,我就知道自己不会失望,服装做工精良,演员也不错,不要再说什么阿哥太老了,宫里的人一笑也全褶子,再说,历史上四爷是四十五岁登基的,只要能把人物演活了,长相也只是浮云罢了,毕竟这也不是偶像剧啊。
手燃莲花不问世途殊 便角枕题诗与君知否
步步惊心的魅力实在字里行间,是对命运的无奈,整部剧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忧伤之中,我把小说读过3遍,每一个主演都符合我心中的形象,诗诗的纯净带着忧伤,奇隆的霸气带着无奈,每个人都很好,眼神传达出的信息也很能带动我的情绪,而且演员年龄大更能彰显岁月历练中的成熟稳重,将争夺皇位的过程演的惟
刘诗诗和若曦在步步惊心里面应该融为一体了,一颦一笑,都在诉说一个为情所困的女子的挣扎无奈!最后两集是哭着看完的,我完全的融入若曦的情感,仿佛我就是若曦。可惜的是刘诗诗没有走出若曦这个角色,就像当年林黛玉的演员!她是一个好的演员,只是因为若曦太刻骨铭心了些,希望她以后的演绎之路,越
若曦死的时候,我一个大老爷们看哭了。。